接下来的三天,市委副书记孙连城的办公室,成了北莞市政府大楼里最神秘的禁区。
他谢绝一切来访。
推掉了所有会议。
秘书小王送来的饭菜,永远只能停在门槛之外,随后就是冰冷的关门声。
偶尔有干部蹑手蹑脚地路过,能从门缝里捕捉到一丝诡异的声响。
那是一阵阵压抑不住的、神经质的低笑。
笑声之后,紧接着就是记号笔在白板上疯狂划动的“沙沙”声。
两种声音交织,像是恶魔在低语,又像是疯子在谱曲,听得人头皮发麻,后颈窜起一股凉气。
办公室里,早已换了人间。
地板上,十几个红烧牛肉面和老坛酸菜面的空桶横七竖八,浓郁的油脂与调料包的香气混合成一种堕落而又顽固的味道。
这股味道,与角落里那本《孙书记推荐“降盐减负”健康套餐》,形成了一种惊心动魄的讽刺。
那块巨大的白色书写板,此刻就是一幅癫狂的祭坛画。
无数猩红与漆黑的箭头、方框和狂草般的文字,彻底吞噬了白色表面,构成了一幅比任何星系演化图都更加混乱的思维导图。
图的正中央,用血红色的记号笔,写着四个力透纸背的大字。
以德治堵。
孙连城双眼赤红,头发像被雷劈过的鸟巢,但他的精神,却处在一种前所未有的、燃烧般的亢奋状态。
他坐在电脑前,手指在键盘上疾走如飞。
那敲击声又急又密,根本不是在撰写报告。
那是在锻造。
锻造一把足以让他政治生命彻底终结的绝世凶器。
三天后,一份厚达五十页的报告,在他手中诞生。
封面是市政府统一的红头文件样式,庄重,肃穆。
可那标题,却足以让任何一个心智正常的干部,灵魂当场出窍。
《关于在北莞市推行基于社会公民道德指数的动态道路优先权分配方案之探索性研究(草案)》
标题下方,还有一行小字,堪称画龙点睛。
内部简称——“道德红绿灯”计划。
孙连城长舒一口气,满意地审视着自己的杰作。
那是一种亡命徒看待自己引爆器的眼神。
这份报告的每一个字,都在对他嘶吼:自由!
报告的核心思想,简单粗暴到近乎邪典:
利用全市的天网系统、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算法,为北莞市每一位公民,建立一个动态更新的“个人公民道德信用积分”。
当市民出现在装有“道德红绿灯”的路口。
系统通过人脸与车牌识别,实时调取其道德积分。
积分“优秀者”,绿灯长亮,优先通行。
积分“及格者”,红灯延长,稍作反省。
积分“危险者”,红灯锁死,并自动向其单位纪检部门发送“道德风险预警”。
报告中,孙连城用他那套已经被信徒们奉为圭臬的“孙氏哲学”,对这一疯狂构想进行了天衣无缝的“升华”
“交通拥堵,其表在车,其根在人,其核在心。传统疏导,扬汤止沸。本方案另辟蹊径,实现‘以德治堵’。我们不疏导车流,我们嘉奖德行!当高尚的灵魂得以在城市脉络中优先通行,我们不仅解决了拥堵,更是对整个城市文明的一次终极献礼!”
如果说这番宏大叙事只是裹着糖霜的砒霜,那么积分评判标准,就是那最核心的剧毒本体。
孙连城带着一种即将大功告成的快感,列出了一系列足以引爆全城怒火的评分细则:
扣分项(节选,每一条都淬满了毒):
他一边写,一边在心里为自己疯狂喝彩。
这个方案,集隐私侵犯、道德审判、技术滥用、标准模糊于一体。
这哪里是报告?
这分明是一份为他量身定做的政治遗书!
必然会引发山呼海啸般的舆论反噬。
法学界会抨击它违宪。
技术界会嘲笑它痴人说梦。
而全城几百万市民,会因为自己玩游戏骂了句“傻叉”就要多等三分钟红灯而彻底暴走。
到那时,他孙连城,就会从一个被误读的“神”,顺理成章地变成一个遗臭万年的“昏官”。
被免职!被调查!被边缘化!
一想到那副被全城百姓戳着脊梁骨唾骂的美好画面,他嘴角的弧度就抑制不住地疯狂上扬。
退休生活,观测星空,我来了!
他将报告打印出来,用一个郑重的牛皮纸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