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自己的“不作为”显得更加理直气壮,更加符合自己“顺其自然”的高人形象,他又懒懒地补充了一句。
“顺其自然,给它们一点生存空间,不要管得太死。”
好了,完美。
孙连城对自己这番即兴发挥非常满意。
这几句话,每一个字都透着“关我屁事”的精髓。意思很明确:猫有猫的活法,你们别瞎折腾,也别来烦我。
他缓缓端起桌上的茶杯,送到嘴边,做出了一个标准的“送客”姿态。
他甚至已经准备好,只要张主任再多说一个字,他就以“茶凉了”为由,结束这次会面。
然而,预想中张主任“领会精神、告辞离去”的场景并没有发生。
办公室里陷入了一片死寂。
张主任像一尊石像,愣在原地。他脸上的狂热和恳切瞬间凝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度的茫然与困惑。
猫有猫道?
顺其自然?
不要管得太死?
这几句话像几颗没有引线的炸弹,在他脑子里滚来滚去,却怎么也拼凑不出一个清晰的指令。
孙连城看着他呆若木鸡的样子,心里冷笑一声。
总算有个人没那么多脑补能力了。看来这招“说废话”还是管用的。
他刚准备放下茶杯,开口赶人。
就在这时,张主任的身体猛地一震!
他那双原本茫然的眼睛,瞬间迸射出骇人的亮光!那是一种拨云见日、醍醐灌顶、立地成佛的光芒!
他懂了!
他全都懂了!
“猫有猫道,鼠有鼠道”……书记这哪里是在说猫啊!这分明是在传授社会治理的至高心法!
“猫”,指的是什么?
是社区里那些游离于正式规则之外,不安分、有活力、却又无伤大雅的民间力量、草根生态!它们可能带来一些小麻烦(破坏绿化、噪音),但也代表着一个社区的生机与烟火气!是社区活力的“非标变量”!
“鼠”,又是什么?
是那些真正躲在暗处,啃食社区根基,破坏邻里关系的阴暗面!比如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甚至是潜在的犯罪因素!那些才是真正需要精准打击的“存量风险”!
书记的意思是,治理社区,不能一刀切!要懂得区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要学会“分类施策、精准赋能”!
“猫”的问题,是表面问题,是“道”的问题,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可以引导,但不能强行扑杀!这是“柔性治理”的体现!
而“鼠”的问题,才是需要我们基层工作者去深挖、去解决的根本问题!这才是工作的“核心抓手”!
再联想下一句——“顺其自然,给它们一点生存空间,不要管得太死。”
天哪!
这不就是传说中的“无为而治”吗?!
“顺其自然”,是让我们尊重社区生态的自我调节能力,构建治理的“自洽闭环”!
“给它们生存空间”,是告诫我们不要因为追求表面的“整齐划一”,而扼杀了社区的多元与活力,要保留“生态冗余”!
“不要管得太死”,这简直是对当前基层治理中普遍存在的“过度留痕”、“管得过宽”、“包办一切”的形式主义弊病的当头棒喝!
短短三句话,从“猫鼠二元论”的哲学高度,到“柔性治理”的方法论,再到对“形式主义”的现实批判,一气呵成,层层递进!
这哪里是什么指示?
这分明是继“道德红绿灯”之后,孙书记为基层治理开出的又一剂神方!
这分明是来自最高层级的神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