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心学研究会”的响应速度,比赛车还要快。
当张主任那份名为《关于构建和谐里社区人猫和谐共生新范式的探索与实践》的计划书,发到研究会的核心骨干群里,整个群直接炸了。
群里死寂了足足一分钟。
随后,一位备注为“北莞鲲鹏科技-首席架构师-马东”的成员,连发了三个感叹号。
“我操!”
“我操!!”
“我操!!!”
“这是导师思想在基层社区治理领域的奇点爆炸!”
马东,一个在互联网大厂被kpi折磨到发际线堪忧的技术大牛,自从孙连城“道德红绿灯”项目出世后,就成了最狂热的信徒。
在他眼中,孙连城不是官员,是产品经理之神,是洞悉社会运行底层逻辑的终极架构师。
他立刻在群里发了一段语音,声音激动到完全变调。
“张主任!这个项目,请务必交给我们来做!”
“这不仅是一个社区项目,这是我们向导师致敬的‘献礼工程’!是对‘孙氏宇宙观’的一次技术性诠释!”
“钱和人,我们来想办法!”
张主任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他等的就是马东这群技术宅的主动请缨。
不到半天,一个由程序员、硬件工程师、工业设计师组成的“智能猫窝项目攻坚小组”,在线上光速成立。
他们没签任何合同,没有任何报酬。
全凭一腔“为导师的理论添砖加瓦”的热血,拿出了比应对公司千亿级项目还要高涨十二分的热情。
一周后,第一版设计图出炉。
当马东把那份渲染得极具未来感的ppt投到居委会的白板上时,在场的大妈和社工们,集体失去了语言能力。
那不是一个窝。
那是一个个造型圆润流畅的白色胶囊。
外壳是用玉米秸秆提取的环保复合材料3d打印而成,表面带着亲肤的磨砂质感,号称冬暖夏凉,还能自动降解。
“我们管它叫‘猫 ???????’,阿拉伯语里‘单元’的意思。”
马东推了推自己的黑框眼镜,镜片反射着ppt的冷光。
“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独立自洽的生态系统,这完美契合了导师‘顺其自然’的无为思想。”
他指着胶囊顶部一小块深蓝色的面板。
“最新一代柔性太阳能电池板,转化率23。为整个系统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实现能源的‘自洽闭环’。”
张主任在一旁听得连连点头,他已经能想象到,当自己把“能源自洽闭环”这个词写进汇报材料里时,会显得多么有深度。
“而这,才是它的内核。”
马东切换到下一页ppt,猫窝的内部结构剖面图,线路和模块密密麻麻。
“入口处,我们安装了医疗级的红外阵列感应器,和一枚170度广角、4k分辨率的星光级夜视摄像头。”
一位负责计生的大妈终于没忍住:“小马啊,看个猫,要这么清楚干啥?”
马东的表情瞬间变得极其严肃,仿佛信仰遭到了亵渎。
“王阿姨,您这就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
“这不叫‘看’,这叫‘非侵入式数据采集’。”
“导师教导我们,‘猫有猫道’,我们不能用人的逻辑去粗暴干涉,但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去理解‘道’的规律!”
他指着摄像头模块,声音拔高。
“这枚摄像头,能在零光照下,清晰捕捉每一只‘社区伙伴’的体态、毛发光泽、甚至瞳孔收缩情况!”
“配合我们的ai行为分析模型,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它的健康状况、情绪波动和社交模式!”
“这,就叫大数据赋能下的‘柔性治理’!”
“每一个猫窝,都内置了5g wi-fi模组,实时加密上传高清视频到云端服务器。”
“社区居民可以通过我们同步开发的‘和谐里云养’app,实时观看他们助养的‘赛博孩子’。”
“这叫什么?”
“这叫‘以公众参与消解管理矛盾’!”
会议室里,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们已经彻底放弃了思考。
他们感觉自己参加的不是社区会议,而是苹果秋季新品发布会。
张主任激动地一拍大腿。
“好!太好了!这就是‘万物互联,信息共生’!这就是导师思想的伟大实践!”
项目推进的速度快得惊人。
在业主们的热情众筹和马东团队的技术支持下,第一批五十个“和谐智能猫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