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世界的风暴,从不需要酝酿。
它只需要一个火星,一片干燥的草原,和一阵恰到好处的狂风。
菲菲酱的团队,就是那个最专业的纵火犯。
不到半小时,一段时长仅为一分十五秒的短视频,被投喂到了全网每一个信息流的入口。
视频的开头,是菲菲酱那张泫然欲泣的特写,配着悲怆的背景音乐。
“一个女孩在公交车上,还能有多安全?”
一行血红的大字,缓缓浮现。
紧接着,是经过精心剪辑的画面。
她压低声音,对着镜头“揭露”隔断的“安全隐患”。
她“惊恐”地发现隔壁男子在“偷拍”。
她“勇敢”地站起来当场对峙。
男子“心虚”地收起手机。
她“果断”地夺过手机,高举“罪证”。
男子“恼羞成怒”,试图抢夺手机“毁灭证据”。
每一个镜头都卡在最具冲突感的节点上,每一个微表情都被慢动作放大。
视频的结尾,定格在那个青年男子涨红了脸、手足无措的画面上,虽然他的眼睛部分被打上了潦草的马赛克,但那件标志性的格子衬衫,和那副黑框眼镜,清晰可辨。
最后,黑屏。
又一行大字浮现。
“北莞市‘人文公交’,究竟是人文,还是人性的坟墓?”
视频一出,瞬间引爆。
评论区,转发量,点赞数,像是坐上了火箭,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疯狂飙升。
“我靠!这男的太恶心了!人肉他!必须让他社死!”
“这就是那个孙连城搞出来的东西?简直是给犯罪分子递刀子!他自己怎么不坐进去体验一下?”
“强烈要求北莞市领导出来谢罪!拆掉这个脑残设计!严惩偷拍犯和那个姓孙的!”
“可怜的菲菲酱,要不是她勇敢,今天还不知道要被占多少便宜!姐妹们,保护好自己!”
愤怒的火焰被彻底点燃。
很快,那个青年男子的身份信息,被万能的网友扒了出来。
他在哪家公司上班,他的社交账号,甚至他大学时期的照片,全都被公之于众。
他的手机被打爆,社交账号的私信塞满了最恶毒的咒骂。
公司迫于压力,立刻发布声明,表示已将他“停职调查”。
他的人生,在短短几个小时内,被这场突如其来的网络暴力,碾得粉碎。
而风暴的另一个中心,孙连城,则以一种更具符号化的形象,被钉在了耻辱柱上。
他的名字,和“人文公交”、“偷拍温床”、“形式主义”这些词汇,被牢牢捆绑在一起,冲上了热搜榜的第一名。
这个话题,以一种摧枯拉朽的姿态,霸占了所有人的屏幕。
北莞市政府的官方微博,评论区彻底沦陷。
每一条宣传城市建设、民生服务的微博下面,都挤满了成千上万条愤怒的留言。
“请问孙连城书记什么时候引咎辞职?”
“花了纳税人多少钱,就搞出这么个方便变态的玩意儿?请公布项目预算!”
“不把孙连城处理了,我们北莞市民绝不答应!”
市长热线和信访办的电话,被打得滚烫,接线员换了三班,说的内容都大同小异,全是投诉“隐私隔断”和要求严惩孙连城的。
各大官方媒体也闻风而动。
《南风周末》发表评论员文章,标题一针见血——《从“移动禅房”到“偷拍温床”:一场脱离群众的形式主义狂欢》。
文章措辞严厉,直指北莞市这项政策是典型的“闭门造车”,是某些干部为了追求“纸面政绩”,而罔顾民生安全的荒唐闹剧。
市长高建的办公室里,气氛压抑得像要爆炸。
他刚刚挂断一个来自省里的电话,脸色铁青。
“废物!都是废物!”
他抓起桌上的一份报告,狠狠砸在市委宣传部部长的脸上。
“现在全网都在看我们北莞的笑话!热搜第一!你们宣传部是干什么吃的?为什么舆论发酵成这样了,一点应对措施都没有?!”
宣传部长捂着脸,战战兢兢。
“市长……我们……我们已经联系平台方想把热搜撤下来了,但是对方说……说这个话题热度太高,涉及公共安全议题,撤不了……”
“那篇《南风周末》的文章呢!谁让他们发的?公关呢?删稿呢?”
“联……联系不上……对方说这是正常的舆论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