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转。
“存在主义危机综合症?”
不行,太文青,像无病呻吟。
“高维认知失调症?”
有点意思,但不够具体,像胡说八道。
孙连城苦思冥想,将自己穿越以来所有的离奇经历,在脑海里反复过滤。
他想搞砸事情,事情却走向成功。
他想抹黑自己,自己却被塑造成英雄。
他的“主观意图”,与最终的“客观结果”,永远是背道而驰。
这不就是最核心的“症状”吗?
一个绝妙的病名,在他脑中诞生!
“主观意图与客观结果非自洽性关联障碍”。
简称,“因果失调症”!
这个名字,完美!
既有学术范,又精准地描述了他的核心痛苦。
更重要的是,这玩意儿,你怎么检查?
你总不能用ct去扫“因果链”吧?
你总不能用核磁共振去检查“主观意图”吧?
孙连城精神一振,立刻开始完善“病情”的细节。
“医生,我感觉我的意念,和这个世界,是反着来的。”
“比如,我越是想把这杯水碰倒,我的手就越稳,水杯就放得越牢固。”
“我越是想在一个项目上犯错,这个项目就越会以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取得连我都无法理解的巨大成功。”
“这种持续的、剧烈的认知撕裂,导致我精神内耗极其严重,时常会感到天旋地转,我称之为‘存在主义眩晕’。我觉得,我正在被整个世界的底层逻辑所排斥。”
这套说辞,简直无懈可击!
一个被这种“哲学问题”折磨得快要疯掉的市委副书记,听起来是多么的合情合理!
计划已定,执行开始。
为了让表演更逼真,孙连城开始了疯狂的“自我摧残”。
他连续三个晚上,通宵不睡。
不刮胡子,任由胡茬疯长。
吃饭只吃两口,把自己饿得面黄肌瘦。
他对着镜子,看着里面那个双眼血丝密布、眼窝深陷、神情恍惚的男人,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副尊容,不用开口,就已经有了七分“病人”的样子。
第四天早上,他换上一身皱巴巴的衣服,顶着一头乱发,去了北莞市中心医院,挂了一个最权威的内科专家号。
北莞市中心医院,内科第一专家,王明德主任。
孙连城看着挂号单上的名字,脸上浮现一抹僵硬的笑。
王主任,给我一个满意的“判决”吧。
他拖着灌了铅的双腿,一步一步,走向门诊大楼。
这一次,他踏上的,是一条全新的、也是他认为最不可能失败的“作死”之旅。
他坚信,这趟旅程的终点,必然是那间他梦寐以求的,图书馆阅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