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月推着餐车,面色平静地走在特护病房区的走廊上。
她的脚步不疾不徐,甚至在与迎面走来的同事擦肩而过时,还微笑着点了点头。
一切如常。
然而,她的内心,早已掀起了一场宇宙级别的风暴。
导师的话,每一个字,都化作了闪电,在她脑海里反复轰鸣。
“缺乏生命活力……”
“能量转换效率低……”
“微型黑洞……”
“加速……热寂进程……”
这些词汇,早已超脱了饭菜本身。
这是预警!
这是来自更高维度的,对这个凡俗世界食品安全的终极拷问!
林小月感觉自己的心脏,每一次跳动,都沉重如鼓。
她不能辜负导师的“以身试毒”。
她,林小月,一个平平无奇的小护士,从这一刻起,将是“道”在人间的执剑人!
走廊的尽头,是一个很少有人使用的备用杂物间。
她推着车,熟练地拐了进去,反手锁上了门。
房间里堆着一些废弃的医疗器械和纸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灰尘味。
但林小月毫不在意。
她将餐车推到角落,然后从自己的储物柜里,取出一个干净的、崭新的保温饭盒。
这是她为了带午饭,上周刚买的,一次都没用过。
她打开玻璃罩,看着那盘在她眼中已经等同于“罪证”的“归真餐”。
水煮的西兰花,惨绿。
白灼的鸡胸肉,惨白。
清汤寡水的小米粥,清澈得像一声叹息。
她的动作变得无比小心,甚至带着一种取证般的庄重。
她用一双消过毒的筷子,夹起几朵西兰花,放进饭盒的第一个隔层。
又夹起一半的鸡胸肉,放进第二个隔层。
最后,她盛了半碗小米粥,小心翼翼地倒进第三个隔层。
她做得一丝不苟,确保样本之间不会互相污染。
做完这一切,她盖上饭盒的盖子,那“咔哒”一声,仿佛是拉上了冲锋枪的保险。
她不能相信医院内部的调查程序。
她太清楚了。
后勤采购,食堂管理,这里面的水太深,关系网太复杂。
如果她把这件事捅到王院长那里,最大的可能,就是王院长找来后勤主任,后勤主任再找来厨师长。
最后,大家开一个会,写一份报告,批评一下厨师“烹饪方法单一,未能满足病患心理需求”,然后这件事,就会被压下去。
被彻底地,无声无息地,压下去。
他们会觉得她小题大做,甚至会觉得她精神不正常。
导师的“神谕”,会被他们解读成一句简单的“饭难吃”。
这是对“道”的亵渎!
林小月不允许。
她必须动用“体制外”的力量。
一个绝对中立、绝对权威、绝对不会被任何人情关系所左右的力量。
她要一个不容置疑的真相。
下午六点,下班铃声响起。
林小月换下护士服,穿上自己的便装,背着那个装有“罪证”的背包,像往常一样走出了医院。
她没有回家。
她径直走向医院对面的公交站台。
晚高峰的城市,喧嚣而拥挤。
她挤上了一辆摇摇晃晃的公交车,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
车窗外,霓虹闪烁,人流如织。
车厢里,充满了下班族的疲惫与嘈杂。
而林小月,却像一个身处风暴眼中的孤岛,隔绝了外界的一切。
她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个地址。
那是她昨天利用午休时间,在网上反复比对、筛选,最终确定的地方。
——华南国家级食品安全检测中心。
权威,公正。
而且,离医院很远。
足足一个小时的车程。
公交车走走停停,天色从黄昏,渐渐沉入黑夜。
林小月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街景,心中毫无波澜。
她知道,她正在奔赴一场一个人的战争。
晚上七点半。
林小月终于在“科技园南”站下了车。
按照手机地图的指引,她穿过一片寂静的园区,来到了一栋通体由玻璃幕墙构成的大楼前。
大楼门口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