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是世界上最难熬的事情。
尤其是对于一个怀揣着“天机”,等待审判的信徒而言。
自从那天晚上从检测中心回来,林小月就彻底变了一个人。
她的脸上依旧挂着温和的、职业性的微笑,对每一个病人和同事都礼貌周到。
但她的内心,却像拉到极致的弓弦,绷得紧紧的,时刻都在震颤。
三天。
整整三天。
她每天推着餐车走进孙连城的病房,看到的都是“归真计划”下,那些更加纯粹,也更加惨无人道的食物。
第一天是清水煮冬瓜,配一碗几乎能照出人影的白米汤。
第二天是蒸山药,配几根焯水的芹菜。
第三天,甚至只有一碗孤零零的,用泉水煮的燕麦糊。
孙连城已经彻底放弃了抵抗。
他不再发表任何“神谕”,也不再叹息。
他只是沉默地,机械地,将那些东西吃下去一部分,维持最基本的生命体征。
然后就用被子蒙住头,一躺就是一整天。
他整个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瘦下去,眼窝深陷,脸色苍白。
在王建业和专家组看来,这是“导师”进入了更深层次的“能量内敛”状态,是好事。
但在林小月看来,每一次喂饭,都像是在亲手给导师灌下一碗又一碗的慢性毒药。
她的心在滴血。
她无数次想冲到孙连城床前,告诉他:“书记,别吃了!这饭里有‘热寂’的能量!”
但她不能。
在最终的“审判结果”出来之前,她说的任何话,都只会暴露自己,打草惊蛇。
她只能忍。
将所有的煎熬、愤怒、担忧,都死死地压在心底,熬成一锅滚烫的岩浆。
第四天下午,林小月终于接到了那个等待已久的电话。
“您好,是林女士吗?您委托的食品检测报告已经出来了,您可以随时过来取。”
那一瞬间,林小月感觉自己的心脏,停跳了半拍。
她几乎是跑着冲出医院,甚至忘了跟护士长请假。
她再次来到那栋冰冷的玻璃幕墙大楼。
还是那个前台,还是那个年轻的工作人员。
“林女士,这是您的报告。”
工作人员从柜子里取出一个厚厚的牛皮纸文件袋,递了过来。
很沉。
林小月接过文件袋,那重量压得她手腕一沉。
她没有当场打开。
她抱着那个文件袋,像抱着一个随时会爆炸的炸弹,快步走出了检测中心。
她没有回家,也没有回医院。
她穿过马路,走进了对面的一片小公园。
正是下班时间,公园里人不多。
她找了一个最偏僻的角落,在一张长椅上坐下。
她的手,在抖。
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然后,她颤抖着,撕开了文件袋的封口。
从里面,抽出一沓厚达几十页的,钉得整整齐齐的a4纸。
第一页,是封面。
《华南国家级食品安全检测中心 精密检测报告》。
下面是一串冰冷的编号。
林小月的手指,抚过那行字,然后,缓缓地,翻开了第一页。
她看不懂那些复杂的化学名词和数据表格。
她只能强迫自己,去看每一项检测结果后面的那一行,用红色加粗字体标出的“结论”。
她从第一份样本看起。
林小月的呼吸,停滞了。
甲胺磷,氧化乐果。
她不懂化学,但她当过护士,她见过农药中毒被送来抢救的病人。
她知道,这两个名字,代表着剧毒!是国家早就明令禁止在蔬菜上使用的高毒性农药!
而这份报告上清清楚楚地写着,送检的西兰花里,不仅有,而且残留量,超过了某些允许使用国家标准的近十倍!
她的脸色,一点点变得惨白。
她的目光,机械地,移向下一个样本。
林小月感觉自己的胃里一阵翻江倒海。
她想起了上学时,卫生课老师讲过的,那些重金属中毒的可怕案例。
那会损害人的肾脏,让骨骼变得脆弱,甚至致癌!
她的手抖得越来越厉害,那份报告在她手里,发出了“哗啦啦”的响声。
她翻到了最后一页。
那是整份报告的【最终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