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名义:让你整改,你气疯达康书记> 第471章 两个乡抢水?档案战神魔性破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71章 两个乡抢水?档案战神魔性破局(2 / 2)

t();

一条条,一款款,公平、合理,充满了古老的生存智慧。

契约的最后,是两个村当时的族长,用朱砂按下的手印,和清河县县衙那颗硕大的,鲜红的官印。

刘光明看着这份来自两百多年前的契约。

他知道,他找到了。

他没有再召开什么调解会。

他让县里最好的裱糊匠,用最名贵的梨花木,将这份“雍正契约”装裱了起来。

然后,他亲自带着这个沉重的镜框,先去了上河乡。

乡政府大院里,上百个村民已经聚集起来,手里拿着锄头和铁锹,群情激奋,正准备去下游“理论”。

看到县委书记的车来了,乡长急忙迎了上来。

“刘书记,您看,不是我们想闹事,是他们欺人太甚!”

刘光明没有说话,让司机和办公室主任抬着那个巨大的镜框,放到了院子中央。

他亲手揭开了蒙在上面的红布。

阳光下,那份古老的契约,散发着一种无言的威严。

村民们都围了上来,好奇地看着。

“这是啥啊?古董?”

“上面写的啥字?看不懂啊。”

乡里几个上了年纪,读过私塾的老人,挤到了最前面。

他们凑近了,一个字一个字地辨认着。

“雍正……七年……上河村……李大山……”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突然激动地指着契约上的一个手印,“李大山!这是我们李氏宗祠里供着的十六世祖公的名字啊!”

“还有王家村的王有福!那不是下河乡王家的祖宗吗!”

老人的声音在颤抖。

他转过身,对着所有村民大声喊道。

“都看看!都看看!这是我们老祖宗亲手画的押!跟下河村签的用水的约!”

“老祖宗在两百多年前就定下了规矩!要给下游留活路!要轮流用水!要一起修河道!”

整个大院,瞬间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都看着那份契约,看着上面自己祖先的名字和手印。

那一个个朱红色的指印,仿佛穿越了百年时光,带着祖先的体温,烙印在每个人的心上。

刚才还叫嚣着要去砸坝的年轻人,默默地放下了手里的锄头。

乡长站在那里,一张脸涨成了猪肝色。

他感觉自己不是被县委书记打了脸。

他是被自己的祖宗,狠狠地抽了一耳光。

刘光明什么都没说,带着契约,又去了下河乡。

同样的情景,再次上演。

当两个乡的老人,在刘光明的见证下,颤抖着手,共同抚摸着那份古老的契约时,所有人都沉默了。

那份契约中蕴含的,那种讲求公平、着眼长远、敬畏自然的古朴智慧,让现代人因为一点利益就剑拔弩张的嘴脸,显得无比可笑和短视。

在“历史的裁决”面前,长达数十年的水源纷争,像阳光下的冰雪,奇迹般地消融了。

当天下午,上河乡主动拆除了蓄水坝三尺宽的豁口。

第二天,两个乡的乡长,带着各自的村代表,第一次坐到了一起。

没有争吵,没有谩骂。

他们在刘光明的见证下,参照那份雍正七年的古老契约,郑重地签订了新时代的用水协议。

签字的那一刻,北莞市电视台的记者,按下了快门。

这张照片,第二天就登上了省报的头版。

标题是:一份雍正契约,解开百年死结。

刘光明,这位“书呆子”,用他独特到无法复制的方式,解决了清河县最棘手的经济和社会两大难题。

他的事迹,开始被各大媒体疯狂报道。

一个全新的,比“档案判官”更响亮,更具传奇色彩的名号,被冠在了他的头上。

——“档案战神”。

远在北莞市的孙连城,看着报纸上,刘光明站在两个乡长中间,背景是那份古老契约的大幅照片。

他感觉一阵天旋地转,差点没站稳。

完了。

这个锅,不仅没甩掉。

还他妈……变成了一顶镶着钻石和光环的,神冠。

桌上的红色电话,刺耳地响了起来。

孙连城看了一眼来电显示。

省委一号。

是省委书记的专线。

他颤抖着手,拿起了电话。

“喂,是连城同志吗?”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威严而又带着一丝好奇的笑声,“你从哪儿给我找来这么一个‘档案战神’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