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辕犁(1 / 3)

过了年,朝堂又要开始议春耕的安排了。

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事情。水稻小麦这样的主粮当然是重中之重,根据各地气候、田亩数量摊牌下去,当地父母官必须保证当地种植足量的主粮。

至于北方这样寒冷地区,或者一些干旱贫瘠的地方,实在不适合种粮的,就安排些高粱这样易活的作物。高粱酒现在已经稳占藜国酒业的第一,价格也终于略微上涨了一点,只要好好侍候,用高粱换主粮吃也没问题。

黄豆也成为了各地耕地安排的重中之重。自汉以来,豆粮轮作制就是农民们总结出的宝贵经验。

比如,南方稻后种豆,有“熟土壤而肥沃之”的作用。还有大豆和麻间种,可防治豆虫、使麻增产。

去年,和姬昭明合作制糖的郭家,为了满足姬昭明的好奇心,尝试了甘蔗、黄豆套种。利用甘蔗前期生长时间长的特点,先种黄豆,增加了一些收成。还能利用黄豆的根瘤固氮菌来改良土壤,从而促进甘蔗的产粮。结果也如预期一般让人惊喜。

因着郭家在江南那边,去年还顺便试了在桑间种豆,说是效果也不错。有经验的老农看过桑树的生长状况,预言今年或可“增叶两三分”。

这样宝贵的种植经验,当然也是要全面推广的。

黄豆现在极受农户的喜爱,做成豆腐鲜嫩可口不说,最重要的是用它榨油。

油水多精贵呢,剩下的豆渣,还可以跟面粉以一比三的比例做成馒头吃,又香又软,味道口感都很好。吃不完的豆渣也能喂家畜,猪长得好了,家里过年就能多吃肉。

所以,合理地套、间、轮种黄豆,对百姓的生活质量提升很大。一旦有了好的经验,就要快快全国推广。

就连属于姬昭明的那个小茶园,都开始试验幼龄茶树和大豆套种的技术了。真别说,虽然收益不高,但也有的赚。能收些黄豆吃不说,还能促进茶树生长,这便是生财之道。

等到春耕计划都商议完毕,圣人就该要主持春耕礼了。

自汉朝起,便有帝王每年主持春耕的传统。

《礼记·月令》有云:(孟春之月)天子亲载耒耜……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籍。有“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的规矩。

藜朝对春耕更是重视,不再三推走形式,而是皇帝带头,真的要种一小块田。还建有观耕台,圣人做表率后,会站到观耕台上,文武百官都在下方种地,谁勤劳谁偷懒,圣人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姬昭明做小司空那两年,因着她年纪小,才被特殊照顾不用扶犁,但也是要在最后拎个小木桶,浇些田地当做参与。

要说历朝历代对春耕礼有多重视,只说一点便知,那就是哪怕处在战乱时,皇帝都得主持春耕礼。

今年春耕,圣人更是把二公主给带在了身边。一边扶犁,一边给二公主讲解技巧。

二公主已经到了可以议亲的年纪,圣人这次带着她,便是有些私心。虽说他还舍不得让嘉和过早成婚,却也该挑挑人选了,亲耕时带二公主,就是想让天下的好男儿都看到女儿的优秀。

二公主姿容绝丽,春耕时丝毫娇气都没有,跟着圣人一起扶犁,做得有模有样。

如圣人所料,春耕礼后,赞美的诗文一夜就有千百篇。真的围观的人要写,没来围观的人,则是从别人的诗句中揣摩春耕的情景,也要写。其中,赞美二公主的至少有四成,全都由刘公公先审视一遍,再呈给圣人,让他看了开心。

也有些大臣写文章来拍马屁,并在末尾附上自家的优秀子侄,这是为了求亲。

圣人看谁都觉得不够好,配不上自己的宝贝女儿,所以还只是让刘公公多查查他们的底细,自己一点儿口风都不漏。

与别人不同,姬昭明也写了一篇表文,内容只略略夸赞了圣人和二公主,其他部分则是一份图纸。

姬昭明这次终于站在了一个好位置,亲眼看到了圣人和好闺蜜犁地种田的模样。发现他们用的竟然还是长直辕犁,姬昭明有些意外。

她之前没亲自参与过春耕,只是浇过些水,要不就是做个陪着二公主的看客。这也导致了,姬昭明从来没仔细敲过现在耕地用的犁。

长直辕犁一般长九尺,前及牛肩,且一般都是采用二牛抬杠的方式牵引。

在姬昭明的上辈子里,唐晚期就该有曲辕犁出现了,并且一直流行到新世纪的机器代替人力。曲辕犁一般长六尺,只及牛后。重量轻能省些力不说,还十分方便回转,操纵灵活,只需赶着一头牛就可以了。

这么好的东西,姬昭明却只知道曲辕犁大概的样子,只好再把柳通之找来。

柳通之没想到小姐近距离看过一次春耕,就能有改进耕犁的主意。这可是极重要的大事,自然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和小姐一起研究制作。

柳通之到底是农庄出身,种地这件事儿还是比姬昭明更了解的,他帮姬昭完善了很多想法

最新小说: 女配修仙,仇人祭天 娱乐:一首上了年纪的男人都哭了 总有人说我不太正常 为助师兄成神,我根本躺不平 我靠抽卡在废土世界囤货带崽 杀手弃妃,战神王爷求庇护 在提瓦特成为人气角色指南 和离后,我二嫁九皇子气哭前夫 请出示营业执照[娱乐圈] 兽医:从失业走上人生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