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楼的讲座(1 / 2)

连续九天的会试结束,考生们都可以稍稍放松些了。自觉答得不错的人,这几日要么四处游乐放松,要么抓紧时间温习功课准备殿试。

当然,其中以后者居多。刚经历过会试题目的考验,学子们没几个人还能有十足的自信,要么是跑去书坊“进货”,要么就递拜帖给师长以求指点。

因为今年秋天会有姬昭明主持的藜国版工匠考试,还为了探听姬昭明新开物理课的消息,姬家这段时间也收了一些拜帖。

殿试的题目是圣人亲自出,到时候当堂出题,所以大家都在私下里押题。家里有关系的考生,自然要把“时事热点”都押一押的,能托关系来拜访聊聊,说不定到殿试时就能多一分优势呢?就算不能了解具体内容,能探听一点圣人的态度倾向,也是好的。

科举已经是平民学子谋求仕途路上最公平的一环了,但出身好的学子总是会有些隐形优势的,他们的家族势力能转化出来的开阔眼界、见多识广自然能学会的思辨能力,才是两个阶级真正的分水线。

姬昭明不爱掺和这些,但也不能谁的面子都不给。

就连二公主都来含含糊糊得打听消息了,又不是什么原则性问题,而且这些内容大概率不会是考题,没必要端着架子。

就当是宣传理工科了,姬昭明和工部的李尚书商量后,决定办一次理科讲学。

场地好找,跟姬大爷打过招呼,包了新泰安楼的一楼。新泰安楼就在姬昭明的那条商业街上,共有五层,占地面积极大,装修得也好,算得上那边的地标性建筑了。一楼大堂的位置还特意设了个说书人的位置。

藜朝本没有专在固定场所里的说书人。宫中倒是有稗官,专门收集些街谈巷语、里巷风俗,讲给圣人解闷。集市上也可能会有些俳优侏儒卖艺。毕竟,茶文化兴起的年头还不多,这两年专门的茶楼才多了起来,哪里能那么快就发展出说书文化。在姬昭明的前世,也是到了宋代,才出现“淘真”这种通俗说唱的固定表演形式,当时多是讲述宋时风情和汴京遗俗。

姬昭明给泰安楼盖分店,就把这件事考虑了进去。光有台子可还不够,为了让一楼甚至二楼的客人们都能听清,扩音的设施必不可少。

这方面得去跟戏楼借鉴经验。然而,藜国现在的戏班子还都在百戏场表演呢,就是个露天小广场,要么就是去寺院之类的地方,那边有足够的空间场地。宫里倒是个梨园,专放各色艺人的,但那是皇家的私人“剧院”,没法参考。

姬昭明只好自己画图设计。

扩大声音,无非就那几个原理,要么增加共振,要么增加反射。

只在台下放几个大水缸增加共振,还是有些单薄。所以新泰安楼的地下一层,其实都是空的。这一层的地面是木地板,就是为了让下面的巨大空腔和声音形成共振共鸣。下面还加了几口水井,多少也能辅助调节些温度,这个设计倒是方便了去年泰安楼重新装修,地上建筑加些管道就好,地下添个锅炉房十分方便。

声音的反射就无需特意布置了,四周这一圈的墙壁,就是反射。酒楼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空腔,拢音效果还是很不错的。上面几层,在大堂的中间部分都是空的,既能让低楼层的客人也听见声音,还能让场地不要完全封闭,适度得散去一些声音,能让音乐听起来更加丰润。

有了玻璃后,这部分的楼顶还改装为了七彩玻璃顶,现在还是上京中的独一份。

低楼层的散座都能清晰得听清一楼的乐声,客人若是喜欢安静,去到包间中即可,门窗一关就能隔开声音。

至于平时表演的内容,姬昭明培养不出专业的说书人,但可以请乐师奏曲呀,屏风一放,乐师谈些清雅的音乐即可。

当然,酒楼还是要雅俗共赏的,在白天人不多的时候,会安排几个书生在这儿念书。按着时刻表,有正经的经义典籍,也有些神怪志异。

此举让泰安楼在闲时的上座率也特别高,尤其是夏冬两季,夏天有专人定时驱动“自雨”装置,冬日有暖气,到后来要不是店里设了最低消费限制,怕是闲时都得排队。最低消费门槛也不算高,一壶茶一叠点心,就可以呆上一下午,普通人家的百姓也能偶尔来坐一坐。

这个酒楼的设计,就连圣人都要了设计图去参考,打算改造梨园的戏台子。

在这儿办理工科讲座,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别人若是想问物理知识有什么用,姬昭明指着这个酒楼就能说上一天。

泰安楼再大,座位也是有限的。固定座位还是要发放邀请函的,前排的好位置能互动提问,自然是先给亲友们分分。至于楼上的那些包间和座位,就不管了,别人若是有心想听,尽管去占座就是了。

这事儿成了小热门,好些家里没有今年考生的亲朋,也来抢座位。还都是说:“明姐儿第一次办讲座,我们当然要来听,定要给我家留个位置。”

来凑热闹的人多,楼上的位置也很快就被抢订一空了。到最后,能来听讲座

最新小说: 兽医:从失业走上人生巅峰 女配修仙,仇人祭天 杀手弃妃,战神王爷求庇护 在提瓦特成为人气角色指南 请出示营业执照[娱乐圈] 为助师兄成神,我根本躺不平 我靠抽卡在废土世界囤货带崽 和离后,我二嫁九皇子气哭前夫 总有人说我不太正常 娱乐:一首上了年纪的男人都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