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1 / 3)

作者有话要说:
姐妹间对话写得不好QAQ凑合看看,我努力快点圆过去!

还是搞发明轻松安心,叹气。


  殿试由圣人做主考官,内阁大臣和一些高官也会陪同监考。

除了钦点的考官,其他人主要负责在一边看热闹,充个人场。等到殿试问答时,如果提到了什么事情,圣人也有可能问问这些凑数人的意见。

姬昭明就是这么一个凑数的。

近距离观察新选上来的三十位新秀,姬昭明在心里默默点评着。看不到答卷内容,就看他们的答题状态和速度,悄悄地于心中排了个序。那个卜承英,可以暂时排第一位。

因着之前弘文馆出了套经义解读全集,现在的科举考试卷得厉害。不能说熟背解读全集是基本功,但去年秋闱过了的人里,至少有六成人是仔细研读背过的,还有二成人通读过、且能默写整套解读中的学科思维导图。

至于为何能统计出这样的数据……因为这些人家都是从书坊刘掌柜那儿买的书。等成绩出来了,亲朋们聚在一起,一查数,凡是下场的全都中了。互相再多聊几句,背得仔细的,名次好,功夫差些的,就站在尾巴上。

得,刘掌柜收了一圈红包。数了数数量,再看看录取人数 ,就知道得清清楚楚了。书坊里剩余的存货,也全都卖了个干净。后来有人打听何时再印,刘掌柜只能赔笑说“在安排了”,人家可不信他这套,都强行交了定金,逼着刘掌柜记下姓名地址才罢休。“不论什么时候再版,印好后第一时间送来我家就是,涨价也没关系。”

补上这么一批新鲜血液,今年春闱厮杀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文人卷起来不当人的。前世为何说八股文难,因为考题出来出去就那么多,只能搞截搭来防题海战术。都说八股文古板,但能写好八股文的,无一不是卷王。经义但凡不能熟背,一开始的破题就是个错。

绝大部分举子的记诵能力,都是天才级别。

所以,本届春闱的厮杀,相当猛烈。最终能进入殿试的人里,年轻人极少。该背的,在座谁都不会少,老考生自然会比新考生积累更多,答题时也更老道。

二十五岁以下的考生,就卜承英一个人。

作为唯一的小鲜肉,卜承英的面貌看起来就十分精神。他自己也稳得住,下笔不急不慢,面色自若,可知已是胸有成竹。

姬昭明暗暗点头,怪不得能入二公主的眼,只看这个气势,就有甲榜之资。

等到了“答辩”环节,卜承英的表现更加亮眼。

圣人出的题目,是“人口”。

这个发挥空间不小,能说的方向也多,圣人到底最想问哪个方向,就很值得琢磨。

多数人都答士农工商。是猜圣人想要动户籍制度的,毕竟即将到来的工匠大考就涉及到变户籍。

还有人讲人口流动,借着最近的拐卖案,说关卡验看、户籍登记,再引申到如何把百姓留在土地上。一地的人口数量,是当地父母官很重要的政绩,在这方面言之有物之人,需要有些实干经验。

卜承英的思路却与其他人都不同。

他提出官方办慈幼院,福利性质的,给老幼孱弱一个庇护之所,收容的弃婴、幼童也可以安排送去合适的人家,给人收养。

还提出要设立专门的医院,方便百姓求医看诊。现在朝廷也有公益性质的“送医下乡”活动,但普及程度不够广,医官都在衙门口等着人来求医,或者收到求助后上门看诊。

卜承英的建议,则是把这部分独立出来,尽量让全国各地遍布这样的“官办医院”。还有,他提议官方办医药学校,改变民间父子传承、秘技自珍的局面,为朝廷培养专门的医生人才。

“从娃娃呱呱坠地起,二十年才成一丁。若受病痛拖累,伤的便是一整户。若设惠民药局,救一人便是救一户,便是保那一家老小平安。百姓平安健康,自会渐渐富足,才有绵延生息、香火不断……”

卜承英能想到这些,还真得谢姬昭明当日的痛批。他回家后羞得不行,带了几个家丁出门到处寻访去了。看贫民百姓的生活,问他们的难处……这两条是他最近在家里埋头苦思的结果,本打算得官后就上书的,结果算是押中了半边考题。

这么好的机会当然要畅所欲言,下一次凑齐这些大人物一起听他讲话,还不知要什么时候。卜承英说了个痛快,就算有些跑题了也不在乎。

至于亲爹中书令卜大人像下雨一样飞过来的眼刀子,卜承英都无视了,一个眼神都没回过去,就当不知道。

等卜承英说完,行礼谢恩后,卜大人也淡然了:牵强就牵强吧,反正进了殿试,圣人再怎么也得给自家面子,哪怕落到最后一名,那也是二十一岁的进士。

卜大人猜

最新小说: 在提瓦特成为人气角色指南 和离后,我二嫁九皇子气哭前夫 娱乐:一首上了年纪的男人都哭了 总有人说我不太正常 杀手弃妃,战神王爷求庇护 我靠抽卡在废土世界囤货带崽 女配修仙,仇人祭天 兽医:从失业走上人生巅峰 为助师兄成神,我根本躺不平 请出示营业执照[娱乐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