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又进上一篇情意深切的求辞文,详细说明辞官之后的想法去向。
赵匡胤看了之后,和赵德昭是一样的想法,虞白这一代大儒,若是辞官做了书院洞主,必将带动整个大宋的好学之风,对于大宋之后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深远影响,必将大有益处。
于是赵匡胤准了虞白的辞表,同时破格慰勉,自掏腰包从内库拿出三百金,扶持虞白开书院的行为。
宋朝市井流通的,基本上都是成串的铜钱,用到银两的地方并不多,后世人动辄说宋人吃饭饮酒拿出大块金银的说法,根本不成立。
至于说用到金子的地方,就更少了。
这次赵匡胤大手笔,出手就是三百斤金子,绝对算是隆恩鼎盛了。
既支持了书院,又捧了虞白,还给自己落下好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