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文书院 > 历史军事 > 家兄朱由校 > 第五百一十章 乱世用重典

第五百一十章 乱世用重典(3 / 4)

前往。”

“等到四月开春,北山的拖拉机应该能有五千台。”

“明年开始,每年正月、二月、三月和四月,拖拉机运送北山。”

“五到八月运送齐国,九到腊月运送旧港。”

“以眼下的移民速度,麓川的熟田应该还能撑三年,算上劳改工开垦的熟田,撑四年应该不是问题。”

“所以四年后就得着手为麓川发放拖拉机,让劳改工开垦生田,化作熟田后发给移民。”

王承恩说着他对拖拉机发放的布置,整体来说比较安排的不错,基本不影响各地的开垦。

“第一批工业区已经全部投产,下个月开始会建设第二批十二个工业区,大概三年后,两批工业区能年产一万八千台拖拉机。”王承恩补充了一句。

一万八千台拖拉机,对于大明来说已经数量不少了。

单纯使用拖拉机都能开荒二十几万亩地,而且这个数目会不断增加,毕竟每年都有新的拖拉机投入使用。

不出意外,六年后大明的第三批工业区也会投产,三批工业区年产拖拉机的数量不会低于八万,比朱由检去年预估的还要高一些。

这前前后后加起来,差不多七年后大明拥有的拖拉机是十二万台,不过这其中有近四万台在齐国,在大明的只有八万多台。

但从第八年开始,大明每年新增的拖拉机就是八万台,按照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十年后的大明年产十几万台并不奇怪。

利用这些拖拉机,大明想要开发麓川、交趾、旧港、关外三省和西域、漠北就轻松多了。

至于齐国,七年后的齐国应该也能养民四五十万了,加上自己的工业区投建,恐怕齐国会先进入中农经济和大农场经济。

使用劳改工开荒,移民耕种,这个办法对于大明和各藩国来说都有用。

三个劳改工加一台拖拉机,每年就能开垦出十五亩耕地,养活三四个百姓。

这么看来,瀛洲的劳改工估计仅仅只只够齐国使用,毕竟还有铁路建设什么的等着他们。

想到这里,朱由检想起了麓川和南州、旧港的劳改工。

麓川和旧港还好说,倒是南州也差不多可以用劳改工加拖拉机这个组合来大批量开垦田地了。

“南州的情况怎么样了。”朱由检阔别多年,第一次询问起了南州的情况,这让王承恩也愣了愣。

不过,他很快从文册之中找到了关于南州情况的介绍。

“回殿下,眼下南州有三府九县,一共有流放之民四十七万有余,驻扎兵马共两营六千人,当地的土人劳改工有三十余万。”

“当地的耕地有八十六万余亩,尚不能自给自足,需要南海府(爪哇)供应。”

南州也就是澳洲,朱由检没想到,这群流放的贪官污吏能把南州搞得这么好,只是三年时间,当地耕地就翻了一倍。

照这架势来看,恐怕再过几年,南州就能对外输出粮食了。

“应该不可能……”朱由检想了想,否决的这个想法,因为他很清楚,在大明贪官的数量并不少。

按照九族迁移的标准来,每年被流放南州的人都有好几万人,现在虽然多了一个乌斯藏,但即便只有两三万人被流放,南州也需要增加十几万亩耕地才能养活他们。

最少在拖拉机投入南州前,南州应该只能自给自足,还做不到对外输出粮食。

不过即便如此,朱由检也十分满意了。

等拿下漠北后,他也可以把一些蒙古人迁移到南州和齐国,让他们在当地放牧。

这是稀释他们的一个好手段,毕竟相比数量上亿的汉人来说,大明境内那二十几万的蒙古人实在太稀少了。

就算漠北和漠西、河中三地的蒙古人全部投降,那大明境内蒙古人的数量也不过二百多万罢了。

把他们打散到各地,或者把汉人善于牧马者北迁,都能将他们稀释到融入汉人。

比起他们,中南半岛和瀛洲的少民才是朱由检担心的存在。

麓川的七百多万,交趾的四百多万,瀛洲的一千二百多万。

这近两千五百万的人口,想要他们彻底融入大明,恐怕是一个漫长的工程。

“皇兄没有说什么时候回京城吗……”

朱由检忽的提起了朱由校,这让王承恩精神了一下,但他摇头道:“万岁说继续让殿下监国。”

“一年了……”朱由检叹了一口气,自从去年齐王府有喜事传出后,朱由校便一直在房山和燕山之间来回避暑、避冬,始终不入京城。

朱由检不知道自家哥哥到底是害怕自己,还是害怕五军都督府,又或者是害怕朱慈烺。

虽说他并不插手国事,让自己摘处理国事上轻松许多,但他的这种态度,让朱由检感觉有一口气憋在气管里,吐不出、咽不下……

“今年户部、皇店的

最新小说: 女帝:假太监,朕的后宫都让你凿光了 封地一米爆一兵,皇帝老儿何故造反? 西川欲晓1909 极品少爷 史上第一嚣张 暴君重生后,将原配妻子宠上天 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 在下朱厚照,父皇非要我登基 假太子监国,尤物帝后太撩人? 穿越成武松,造反从收服一百单八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