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才都是唬你的,自你出生起,老夫便将你的名字写进了族谱,你是真真正正的萧家人。”
萧老先生这会儿虽然还是有些伤感,却不复方才的颓靡。
萧倾辞虽然很意外,但也没有太过惊讶,父亲曾经跟她多次提起过祖父,祖父虽然看着严厉,但心里却是个柔软的人。
“你的书信我收到了,你生长在京都,应当比谁都明白京都的凶险,你想让你二叔去坐那帝师之位,为何?”
萧老先生此刻一改之前的颓废,眼中锐光乍现,萧倾辞仿佛看到了当年祖父身为天子之师的威严。
“祖父认为当今陛下的几位皇子如何?朝堂局势如何?天下百姓又如何?”萧倾辞一连三个问句抛出,引得萧老先生沉默不言。
“太子中庸,四皇子心向江湖,无心朝堂,二皇子和三皇子鹬蚌相争,朝堂四分,皇后身后的延陵吴氏,二皇子身后的钦阳侯府,三皇子身后的兵部尚书和镇南王府还有臣相四脉。”
“太子式微,即便皇后母家颇有威望,却改变不了太子无能这个事实,祖父认为单凭臣相一人压得住二皇子和三皇子吗?此次汴州水灾祖父也知道,赈灾款迟迟到不了百姓手中,若非臣相亲自押送,恐怕那些百姓早就因为水灾而死了。”
萧老先生的眉头越皱越紧,汴州水灾他也有所耳闻,可他没想到这其中竟然还有这么大的隐情。
“祖父,萧氏一族世代为帝师,祖父也曾经历过朝代更迭,也曾教导过三代天子,若非当年宦官当政,祖父甘心从此隐退吗?”
“况且,祖父,孙女不只想让二叔为帝师,孙女还欲入朝为官。”萧倾辞一顿,继续说道。
“孙女想凭自己的能力助陛下制衡朝堂,清扫贪官,孙女想像父亲说的那样,尽自己所能,保天下太平。”
萧倾辞说完后祠堂内静的只有两人的呼吸声,萧倾辞听着祠堂内烛火燃烧的声音,心里不由得想起了前世,前世她自伤心脉而亡,却不知最后萧家怎么样了,前世她并没有回到云山,也没有认祖归宗,想来郑昭应当不会迁怒萧家。
“汴州...水灾当真那么严重?”萧老先生声音嘶哑,有些哽咽地说。
萧倾辞没有说话,算是默认。
萧老先生闭上了眼,过了好久才睁开,眼神笃定,“你说得对,萧家世代为帝师,教导历代天子,以前是,以后也应该是。”萧老先生望向祠堂内的牌位。
“不过,你要入朝?暂且不说女子为官有多不易,朝堂凶险万分,你一人在京都,即便是你二叔去了京都,也恐护不了你周全。”萧老先生望向萧倾辞,有些担忧。
“祖父放心,孙女既能入朝为官,便也有那个本事立足于朝堂。”听出来祖父在担心她,萧倾辞笑了笑。
“哈哈哈,看来是祖父多虑了。”萧老先生笑道:“祖父还一直担心你生长在京都荣华之地,恐染了奢靡风气,现在看来,旌儿将你教导的很好。”
“对了,你在石桌上破局的那步棋我看了,置之死地而后生。你这棋倒是与祖父认识的一位小友的棋法有些像。”萧老先生说。
“哦,被祖父称之为小友,不知是谁?”萧倾辞有些惊讶,祖父这般称呼那人,可见那人不仅破了棋局,还颇得祖父认可。
“大楚臣相——柳时卿。”
柳时卿。
又是他,萧倾辞重生之后还没正式见到柳时卿却已经听到了这个名字不下三次,还真是孽缘啊!
萧老先生本想多留萧倾辞几日,毕竟这是萧倾辞第一次回到萧家,可萧倾辞挂念刘嬷嬷和青苓,只待了三日便离开了。
萧询并没有跟着萧倾辞离开,萧询虽然同意前往京都,但他的妻子都还在云山,他还想在多陪他们几日。
萧倾辞离开前还问了萧老先生关于她母亲的事,但萧老先生却只是说,她以后便会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