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有多忠心,但是吃了人家的饭,给人家办事卖命却是应该的。
当年的他们又何曾不是这样的,直到被封为异姓王后有了属于自己的领地,然后吃上了自己家的饭,这才体会到了自己当家做主的滋味,并且渴望着能更进一步。
所以他不会嘲笑那些将士们。
但对于野路子出身的南闯王来说,端起碗来吃饭,放下碗来骂娘,那都是常有的事,所以分外看不上帝王军队的做派。
在没有忠义的人眼中,心中有坚持的人可不就成为了‘蠢货’。
明明有实力带兵造反,却死活要带领着手下去为朝廷做陪葬,哪怕是三个异姓王中见识最浅的南闯王都知道他们走在一条死路上。
但是帝王军队却不这么想,虽然忠义之人之前极少数,大部分人都是为了在这个乱世混一口饭吃,但是不代表他们不想活下去。
现在最要紧是粮草的问题,宛若一块大石头紧紧的压在将领们的心口处,沉甸甸的让他们喘不过气来。
一旦粮草耗尽的消息被异姓王们得知,他们肯定会趁机赶尽杀绝。
至于留他们活口的可能性基本没有。
打仗的时候,胜利者的一方基本都不会留下敌人的性命来,这并不是为了立威,也不是为将的生性残忍,仅仅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而已。
对于这个时代来说,人口可是重要的宝贵资源之一,没看到不管是世家还是诸侯都尽力的多屯兵么。
但是人一多,养不养的起就是一个大问题了。
与其让手下的兵半饿着肚子上战场去送死,还不如把粮食专门供应出来一批所向披靡的虎狼之军来。
人有亲疏远近,更别提在战场上见过血的将军们了,自己的兵能和别人的兵一样么。
与其把俘虏们留下来浪费粮食还不一定能得到他们的归顺和感激,还不如把粮食给自己人吃饱,更好的巩固自己在军中的威望。
问题的关键基本就是粮食的数量。
粮食的多寡决定着将军对俘虏的处置结果。
帝王军队的人可不觉得异姓王们手中的粮食能够多余到再养百十来万的军队。
要知道他们现在打仗所消耗的粮草都是多年才积累起来的。
帝王军队的粮仓来自朝廷各处的粮仓,异姓王的粮食来自他们领地内多年的积攒。
“异姓王那边死都不能指望,一旦我们弱下来,他们不会留下我们的。”
“如果不出所料,异姓王们估计也撑不了多长时间了,他们领地积攒起来的粮草数量和朝廷可没法比。”帝王军队的将领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可别忘了,他们还有世家呢。”有将领提醒道。
“世家啊……。”众人蓦然一叹。
世家的粮草积累也着实可怖的很,起码用粮草推出一个叛军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听说已经开始有世家不再支持异姓王们了,而是转向琅琊王了?”一个将领用不确定的语气说道。
这事不管是哪一方都不可能走漏风声,被世家特地蒙蔽住的帝王军队自然也不清楚其中的内情。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众将领不由惊道。
“如果世家们不再支持那些异姓王,那异姓王们的实力将会被削弱好几成。”这可对他们大为有利。
但有将领心里却没有这么乐观,“异姓王们不好对付,那个能成功从异姓王们虎口夺食的琅琊王又岂是一个好惹的。”
想到他们现在正处于前有狼后有虎的境地,每个将领心里都不乐观。
突然,有将领开口道,“河南原本是豫王的领地,也许我们可以去投靠豫王看看。”
众人都知道这是一句场面话,豫王现在已经彻底归顺了琅琊王,不再是天下诸侯之一,已经没有那个资格了。
但是比起被剥夺了名分的异姓王们,皇室王侯们的优势并非身上的称号,而是他们体内的血缘。
不可否认,哪怕豫王降了琅琊王,他正宗的皇室子孙身份却是什么也抹不去的事实。
“好,就派人去豫王那里看看,就当全了我们的忠心了。”将领们同意道。
不管怎么说,明面他们得用豫王的借口才行。
尽管不管是朝廷还是异姓王们的领地上用尽全力搜刮着粮食,收效依旧甚微。
南方就别说了,之前十几个异姓王,最后能脱颖而出的这三个几乎都是一路打出来的,粮食的存储压根跟不上消耗的速度,一直都处于消耗状态。
而北方这边呢,陕西已经空了,山东、山西、河南又落到了王淳之之手,让朝廷征调粮食,不管是速度还是数量都变得极为困难。
两边的速度几乎半斤八两。
而就在异姓王们和帝王军队为粮食而劳碌奔波之际,王淳之所管辖的地界粮食迎来了大丰收。
哪怕是打仗时,王淳之也没有忘记后方的粮食问题,这批粮食都被他用木系异能灵液浸泡过,全都是高产,所以在其他军队备受忧心的问题在琅琊王军队里面全都不是事。
不仅是粮食,王家村的养猪规模也越来越大,有时候不管是百姓还是军队,偶尔都能吃上一次香喷喷的猪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