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见龙在田87(3 / 3)

笑道,“但他现在不敢要。”

一来兖州境内未彻底平定,稳妥的做法自然是先把已有的地盘完全消化,再图扩张,否则很可能会被撑死;二来曹操目前还算是袁绍的小弟,小弟的地盘扩张太快,会引起大哥的不满,日子就难过了。

曹操短时间内拿不下徐州,但他粮食不够吃,只能去其他州郡抢。

“……希望陶恭祖谨慎一点,别给曹孟德制造把柄。”吕昭闭了闭眼睛,轻声道。

无论理由多么冠冕堂皇,受难的贫民百姓永远是无辜的。

“曹孟德暂时不会与我们起冲突,袁显思已至青州,青徐为一体,陶恭祖即将腹背受敌,自然也不会多生事端,袁公路……”

说到袁术,荀彧略一停顿,并没有深入展开,仅靠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展现了对他的评价。

可怜的骷髅王,谁见了都摇头。

最后他总结道:“君侯可坐观群虎相争。”

“高筑墙,广积粮……”吕昭微微一笑,“文若所言极是。”

后半句还有个“缓称王”,可千万不能顺嘴秃噜出来。

*

今年的发展方向就这样定下了。

汉中那边吕昭交给徐庶全权负责,南阳、汝南和半个颍川则由她亲自指挥。大量人员被策动起来,开垦荒地,种植粮食、桑树和棉花,修葺加固旧城池。

当沛王的第四封求助信送到案头的时候,吕昭终于启程朝着汝南进发了。她先顺路把魏夫人送回宛城,照例前去拜访蔡邕和黄琬,再三确认俩人的身体仍然健朗,留下保健品若干,然后去了绣坊视察。

最初绣坊中只有吕昭和貂蝉从虞、马等几家豪强中拯救出来的女孩们,后来又收留了一些不堪忍受丈夫打骂、婆母磋磨而出逃的小媳妇,以及流民中善于织布的妇人。

人一多,情况就变杂了,有些寡妇因缘分与本地人组建了新家庭,退出绣坊不再工作,打乱了本已安排好的项目进度,使大家纷纷加班;有些出逃的小媳妇被丈夫找上门,整日在门口扯着嗓子责骂,要求归还媳妇,引得邻居行人纷纷围观,扰得大家没法干活。

那日蔡琰得知消息,亲自带着兵马上门,仔细了解情况,确认是丈夫好吃懒做、肆意打骂妻子,有错在先,便干脆利索地把男人赶走了,且勒令其不准再来骚扰,否则直接扣下关入大牢。

“你凭什么抓我?”男人挺着脖子嘴硬,“这是老子的家事!谁来了也管不着我管教婆娘!”

“此坊乃湖阳君所建,”蔡琰拢着袖站在绣坊门前,声音很温和,话也说得客客气气,但配上她身后那两排凶神恶煞的士兵,威胁之意瞬间就拉满了,“坊中之人都与君侯签订了契约,君侯为她们提供食物和住所,她们为君侯干活。契约完成前,她们便是君侯的人,除君侯之外,无人有权随意处置。”

听到“湖阳君”三个字,男人感到害怕了,他缩缩脖子,在围观群众的指指点点中狼狈遁走。

绣坊掌柜匆忙而来,拍着胸口道:“多谢您解围……但是契约?”

“嘘。”蔡琰示意对方噤声,揽着她进了坊内,关上大门,这才道,“确实得有个契约了。”

貂蝉和吕昭成立绣坊的目的,是想给那些在战争中失去亲人、走投无路的女性一个避风港,让她们能通过劳动养活自己,不必依附于其他人。

人少一切都好处理,但绣坊的规模越来越大,逐渐成为吕昭治下商业体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时,就该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

在与魏夫人商议、并向吕昭寻求建议后,她们制定了全新的规则。

魏夫人以吕家的名义与所有绣娘签订契约,雇佣她们作为劳工。

绣坊包吃包住,分配工作,绣娘们只需根据当月任务安排,织够一定数量且质量达标的布匹或绣品,就可得到定额的月钱。当布匹和绣品卖出去后,她们还能再得到一笔提成。

每月工作日全部出勤的绣娘可得到全勤奖,年底会颁发全年奖金。

……

除此之外,还有等级制度。

按刺绣、织布水平的高低将绣娘们分为甲、乙、丙三等,甲等绣娘主接豪门大户的订单,且每月定时教授她人刺绣技艺(教习费用由吕府支付);丙等绣娘主接普通订单,乙等二者兼有之。

每年举办一次考核,通过考核的绣娘升级,没通过的降级,等到降无可降时就只能被辞退了。

新人们统一交由甲等绣娘培训,通过培训才能正式上岗。

……

其中考勤制度大部分是吕昭的建议,她把能想起来的现代相关内容照葫芦画瓢搬了过去,魏夫人和蔡琰再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删改,最终成型。

定好规矩后,绣娘们整体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接到了更多来自豪强们的订单,生意越做越好。

最新小说: 史上第一嚣张 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 假太子监国,尤物帝后太撩人? 绝嗣王爷得知自己有娃后,杀疯了 极品少爷 在下朱厚照,父皇非要我登基 女帝:假太监,朕的后宫都让你凿光了 穿越成武松,造反从收服一百单八将开始 西川欲晓1909 暴君重生后,将原配妻子宠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