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文书院 > 历史军事 >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 第261章 曹操走了,靠山倒了,另谋出路

第261章 曹操走了,靠山倒了,另谋出路(2 / 4)

又要打仗,却不管不顾的要回家,我顶着压力同意了,可他们呢?非但不体谅一二,还在外面败坏我的名声,这样下去,只怕世人都会说我抠了!”

“这真真是······毫无道理!”

曹丕越说越气,他的夫人见状,赶忙上前劝慰。

只不过,这位夫人只是位普通氏族之女,既算不上温柔小意,也称不上聪慧过人,劝的嘴皮子都干了,也不见有半点儿用处。

听着对方翻来覆去没有任何营养的话题,曹丕更是怄的不行。

翌日,被气得夜不能寐的曹丕脑袋直嗡嗡作响,一直没缓过劲儿来的他对青州兵颇有几分咬牙切齿的意味。

想管又不能过于严苛,不管也说不过去,给钱吧多了自己难受不说,也难做,少了吧,还要被指责,被嘲讽。

这一个不好,指不定以后都不会有士卒死心塌地的跟着自己干了。

等曹仁和夏侯惇来到书房准备议事的时候,曹丕还在生气。

此时的他半个身子都在不自觉的发抖,牙齿不住的打着架,一夜未眠的脸上更是挂着深深的眼袋和眼圈,颇有几分病入膏肓的的架势。

说起来,曹丕这一个多月过的也挺惨。

因为父亲的离世,他每日都得披麻戴孝的跪在曹操灵堂前哭上一阵子,哪怕时至今日他都没找到能流泪的回忆,只得干嚎。

之前还有好几次,他干哭到一半突然想起那些不受控的青州兵,顿时便歇了嚎的心思。

最近更甚。

一想到那些青州士卒言语中的不敬和大摇大摆从许昌离开时那不屑的神情,他就忍不住怒火中烧。

“子恒,你这是怎么了?青州士卒的离开对咱们来说也算是件好事,至于那一百万的遣散费,你就权当是犒赏三军了。”

夏侯惇轻声劝着。

“是啊,那些人压根不服管教,以前还能靠杀几个人来威慑三军,可眼下,整整五万人,可不是咱们说杀就能杀的,他们若是死了,只怕整个许昌城也就乱了啊。”

“没错,若是许昌城乱了,那咱们的日子只怕就更不好过了,外面的那些个士卒怕是也会惶惶不可终日,再也不敢为咱们卖命。”

“如今他们走了,咱们倒是可以再度招兵买马,扩充军营,打造一支完全受控于自己的军队,待日后加紧训练,将这些人锻炼出来后再打散至其他大军。”

“嗯,如此这般,咱们明年的军力怕是还得再强盛上几分!”

“······”

在曹仁和夏侯惇你一言我一语的劝慰下,曹丕心中的怒火渐渐平息。

随之而来的则是熊熊燃烧的野心。

左右权衡完利弊后,没了怒火的他也渐渐想明白了。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虽然出去了大量的钱财还没落得个好的名声,但到底波及的范围不大。

再者,除去那五万青州士卒,大军仍有数万士卒,他们对自己的看法才是重中之重。

从现在起,只要自己学着老太爷曹嵩那般节俭些,同时令曹氏宗亲勤俭些,总归是能省下来不少的钱财。

自己完全可以拿着这些节俭下来的钱财去赏赐有功之臣。

对己无半点骄纵淫奢,对内勤俭节约,对外礼贤下士,对下慷慨大方······

只要自己能坚持上一年,上行下效,曹丕完全相信自己才被那五万青州士卒污蔑的名声能彻底扭转过来!

等到那个时候,百姓们不但会知道自己两袖清风的美名,还会想到自己斥百万巨资给有功之臣当遣散费的伟大事迹。

如此一来,别说百姓们不会有旁的想法,就连自己的威望都还有可能更上一层楼。

指不定还能得到个明君的美誉!

“其实,我等只需渡过眼下最难的一年便好,除去内部的勤俭节约,咱们还可以用境内各地源源不断的收入来扩充国库······”

司马懿也在这个时候从人文的角度出发,结合现况,给曹丕出了不少主意。

“待到明年,威望上涨之际,便是您封魏王,加九锡之时!”

“那时,天下兵马您唾手可得,继而再北征西凉马腾,等名望再度高涨后,戏煜小儿便再不是您的对手!”

司马懿的这番话深得曹丕之心。

他本就和曹丕亦师亦友,心意相通,再加山二人已经相处数年,且大部分时日都如影随形。

是以,最懂曹丕的人,还得是他。

等他说完,曹丕心中仅有的一点火苗也随之熄灭。

后续的一应事务皆有了妥善的安排,也是时候到父亲灵堂前再认认真真的哭上几声了。

当然,这也是他该做的。

虽说父亲对自己不算亲厚,但到底是一代枭雄,若非是他攘除奸凶,匡扶汉室,自己又哪里来的今天?

最新小说: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诱她失控 汉末雄风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唐匠 大明:崇祯你且去,汝江山妻嫂吾照之 假太监:从给皇后做足疗开始 救命啊,始皇帝能听到我的心声! 请公子出山 穿越大秦,打造最强经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