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文书院 > 武侠修真 > 刑警日志 > 第355章 覆盖剥离

第355章 覆盖剥离(1 / 2)

张旺的涉枪案虽然没有做实,但是孙涛提供的线索也算是有立功表现。

最起码也是破了个仿真枪倒卖的案子。

外边忙的水深火热,不可开胶的时候,一点都没有影响到实验室里的陆川。

能这么安静全心全意的做案子,陆川感觉很舒服。

放下一切,只是关注手里的案子,让陆川有一种特别安心的安全感。

但是,享受这种感觉的付出就是,高强度的工作。

积案的清扫,其实支队每年都在进行,甚至平时的时候,每一起积案也都有人刻意盯着。

比如任强组里的人,每个人身上差不多都有一到两起积案在跟进。

平时没有案子的时候,就是跟着自己身上的积案。

走访调查,查阅资料什么的。

总之,这些案子其实并没有因为是积案,就没人管。

另外,支队也好,市局也好,有的时候也会举行一些积案清理的专门行动。

在某个大家不太忙的时间里边,集中优势力量突击几起积案。

陆川现在已经开始扫四年前的积案,这一年的积案更少,就一个。

并不是每年都积案,也不是每年都有大案要案。

海州市刑侦支队的积案,数量较多的,还是在20年前一这段时间。

尤其是命案积案,大多也集中在那个时间段。

原因也很简单,当年的刑侦技术和现在相比,天差地别。

那个时候还没有dna鉴定分析的说法,指纹鉴定也刚刚起步,并且也没有什么所谓的指纹数据库。

那个年代,dna鉴定分析只在国外听说过,国内只有首都,个别经济发达的省会城市才有这方面的实验室。

普通的案件根本轮不到这样的实验室去参与,光办全国性的大案要案这些实验室都忙得脚不沾地儿。

指纹鉴定也不像现在这样,通过指纹扫描仪,直接录入系统。

那个时候用的都是指纹卡。

在那个年代,判断一支刑侦支队的现勘有没有战斗力,就是看谁积攒的指纹卡多。

当然,那个时候警种划分没有这么细致,没有什么一线刑警、现勘的说法。

据刘国栋说,当年他上班的时候,海州市刑侦支队的指纹卡超过十万张。

什么概念,一个房子都装不下。

而那个时候,鉴定指纹就是用这些指纹卡去鉴定比对,一张一张去看,一张一张去比对。

马蹄镜一戴,跟老精灵似的。

陆川现在破的案子,死者叫王慧芳,当年死亡的时候四十六岁。

被发现的时候,死亡在家里的卧室,死因是腹部中刀,失血过多死亡。

报案人是死者的丈夫,叫张超,两人没有孩子。

媳妇死了,丈夫报警,任何人办案都会把重点怀疑放在丈夫身上。

当时的刑侦支队这边也确实是这样干的。

但是,根据卷宗记载,当时张超在单位上班,有同事的口供作证。

根本没有作案时间。

另外,根据邻居反应的情况,两人平时夫妻关系很好,张超的杀人动机似乎也并不充足。

陆川大概翻阅了一下卷宗,了解了一下基本情况。

但是这不是陆川关注的重点,他关注的是凶手在现场留下的痕迹。

首先是指纹。

案发现场在家里,死者被杀死在卧室的床上,整个房间内,到处都是指纹。

有张超的,有王慧芳的,还有他们双方父母的,甚至有邻居的。

但是经过调查,当时的几种情况基本都否定了。

还有脚印,当时采集到的足迹也很多,当时和相关人员,比如张超做过比对,确定也是熟人留下的。

从现场的痕迹看,凶手应该就是王慧芳的熟人,而且还是经常进出她家的人。

否则的话,在凶手没有清理现场的情况下,一定会留下痕迹。

所以,到底谁才是凶手?

陆川把当时拍的的现勘照片,一一摆放在桌面上。

张超的房子是两居室,两人平时分开睡觉,王慧芳在主卧,张超在次卧。

但是,王慧芳被杀的时候,尸体是在次卧里边。

现场没有找到凶器,初步判断是水果刀之类的利器。

研究半天,陆川在寻找下手的切入点。

指纹,可以排除了。

这个现场,就是刘国栋老白和杨森三人勘察的,当时指纹的采集应该说是比较彻底。

而且对这些指纹的鉴定分析都有相应的结果。

但是,因为都是熟人的指纹,这些人即便没有发生案件,也会经常进入张超二人的家里。

所以,在没

最新小说: 豪门小可怜?不,是你祖宗 快穿:怎么办,男主又又又吃醋了? 乡村小神农 别惹宋小姐!她是霍总心尖宠 超级吸星系统 流放后,炮灰拐了星主大佬当男友 古穿今:打印小妹邂逅女将军 道娃带狗,一卦999 我醉欲眠,校草太撩了 陆总别玩强制爱了,小姐已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