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文书院 > 女生耽美 > 亮剑之从永不磨灭的番号开始 > 第四百四十九章 中将满地走,少将不如*

第四百四十九章 中将满地走,少将不如*(2 / 2)

的旅长职务,基本就要授予少将军衔了。并且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伐军总司令部和几大派系军头,都可以随意给所属部队的旅以上军官授衔,那么当然是将官满天飞了。

于是1935年军事委员会设立“铨叙厅”,蒋某人以亲信林玉为厅长,着手对全国军队的将官根据资历、职务、奖惩历史等进行考评,然后统一叙任正式军衔,尤其是对上将群体规定的特别严格。

应该说这次整顿的效果还是不错的,1935年授予的陆军上将和陆军中将群体,数量非常有限:总计有特级上将1人、一级上将8人、二级上将21人、陆军中将89人。

是以,从1936年初到1937年7月间,各级将领挂的都是货真价实的铨叙军衔,一点都不乱。

其中陆军中将的数量,两年的叙任也不超过200名,靠谱。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以后,蒋某人授意军事委员会发布了一道通令,大意是抗战期间全面停止铨叙军衔的晋升,这是影响中将数量的第一个重要“操作”。

也就是说,在1935年和1936年度已经叙任的军官,其铨叙军衔按部就班逐级晋升的过程,在抗战期间被按下了“暂停键”。

哪怕是军官某个军衔的“停年”到时间了、个人职务晋升了、战争中有较大战功了,也一律不行,而这一暂停,就是整整八年多。

蒋某人为什么要这么干呢?

原因其实挺复杂,一方面,是军官的考评叙任是个比较繁琐的行政工作,抗战期间应以对日作战为第一要务,实在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来弄这些,干脆一律暂停。

另一方面,是战时条件下需要打破惯例,比如战功卓著的可以连升三级,作战不利的应该处罚和降级,而铨叙军衔体系属于非战时状态下的产物,不太合时宜。

其实还有拿不到台面来说的一个方面,那就是蒋某人在抗日战争中,仍然有壮大中央军、削弱甚至吞并杂牌军的念头,他需要的是不受任何限制的绝对“军政”大权,不愿意受铨叙条例和任官体系的束缚。

要知道,铨叙军衔的授予那是有正规流程的,必须有国民政府行政一把手林*签署的“任官状”,每个军官也都有自己的官号。

而一旦停止铨叙军衔的变动,整个抗战期间的高级军官职务任免,完全凭借蒋某人的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任职令”这么一张纸了,他签个字就可以任命少将旅长、中将师长、中将军长等等,岂非随心所欲完全没有罗嗦?常队长那是深谙权力之道的。

于是从这时起,大抵是1937年秋左右,国民党军队的职务军衔开始大行其道,中将的数量迅速增多。

战时军队规模和编制肯定增大,那么被任命为少将、中将职务军衔的数量也直线上升,然而又存在上将数量基本固定在60人左右的这个天花板,所以中将职务军衔就出现了扎堆泛滥的情况。

于是师长、军长、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甚至战区参谋长、副司令长官,领口都挂着两颗星。

说一句中将满地走,少将不如*一点也不夸张。

/75/75816/26840237.htl

最新小说: 精灵:还没开学就保送精灵学府了 女尊爱夫郎爱美食 云之羽:夜色尚浅之宿命难逃 妖怪幼儿园:古神小课堂开课啦 仰头三尺有神灵 如懿传衍生:卫嬿婉应念重生 我觉醒了杂交版植物大战僵尸系统 实教:D班正是需要培养的人才 末世重生,我乃主宰天地 请替膏德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