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都市言情>遭 遇 女 人> 第二章(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章(1)(3 / 3)

的信心已增加到九分。

曼芸饶有兴致地给周倩介绍了各大城市文化市场的发展状况和现在的活动情况,还给她出了不少主意,并竭力怂恿她承包五台山影剧院。

周倩近来回家迟的原因就在这里。

今天周倩推迟到八点钟才回家,是她想到她一旦真的承包了五台山影剧院,得有一笔启动资金作后盾,于是她去银行找她的一个熟人,打听贷款的事。当时贷款很容易,只要是用于发展经济,主管部门同意,你敢贷银行就敢给,而且利息从优计算。其实她真正用于办事的时间很短,她跟那位熟人只说了半小时话,而用于等人的时间却很长,整整等了三个小时。

周倩已拿定主意要承包五台山影剧院了,明天是第六天,她一早就得去找陈创生,办理承包手续。这件事她一直瞒着周景华,并不是因为两人感情不合,互不信任,或者中间有什么芥蒂;而是因为她知道,周景华是不会同意她留职停薪去承包五台山影剧院的。她害怕跟他谈。现在,她的决心已下,在办手续前再不跟周景华谈就说不过去了。

周景华是靠着父亲周作恒的关系当了人事局副局长的。局长已年近花甲,在即将进行的机构改革中,这位老气横秋的局长的免职是预料中的事了,他升任局长已水到渠成。除了他父亲的关系,他还有一张在当时更硬的牌子,那就是大学文凭——后来进行的机构改革,文凭确实成了提拨干部最重要的硬件。他也许是出身于官宦之家,从小就体会到了做官的好处,因此认为社会上纵有万千种职业,但都比不上在党政部门当官更好,更有前途。在周倩当年从市艺术馆调到市委宣传部工作这件事上,他的这种思想体现的最明显不过了。

结婚前,周倩在市艺术馆工作。她天生就是一块从事文化工作的料,能歌善舞,能写会画。在她来说,在市艺术馆工作是找到了自己的真正位置,干一辈子也不会心烦的。可是,周景华硬是逼着她放弃了她喜欢的工作,调到了市委宣传部。周景华跟她解释说:“党政部门的职工,也比事业单位的干部受人尊重。”这种人,当他听说自己的妻子要扔掉副处长的职务,停薪留职,去承包五台山影剧院,岂不是要暴跳如雷吗?

当周倩走进客厅时,就想到了这种谈话的结局很可能出现。因此她坐在周景华的对面,并不急于开口,而是想着用一种什么样的谈话方式更好,更能避免把话谈崩,更能遏制周景华暴跳如雷。

周倩思之再三,选择了“欲擒故纵”的方式开始了和周景华的谈话。她问他对发展商品经济的看法,她问他商品经济将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变化,她问他商品经济将对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产生怎样的影响。她知道周景华是十分注重理论学习的,而且喜欢跟别人讨论一些理论问题,又从不说与中央线路、方针、政策相悖的一句话,他一定会中她的计的。

周景华果然如周倩所料,索性关了电视,兴致很高地谈起他对周倩所提几个理论问题的看法。他侃侃而谈,高度评价了商品经济对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巨大作用。他说,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必然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中国由贫穷走向富裕,由落后走向先进,由软弱走向强盛。他还以预言家的口气说,经济基础的变革,必然引起人们观念的变化,不仅是价值观念将得到更新,而且其它观念也会得到更新。他不厌其烦地举了已经更新和正在更新的人才观念、个人价值观念、消费观念、新文化观念等。他说话时的那语调、那手势、那神态,像在会议室里给他的下属们作报告似的,根本没有想到他正在往他妻子张着的口袋里钻。

受人以柄,就会受制于人。

周倩等周景华的理论讲完后,突然问他:“景华,如果我照你刚才讲的理论去做,你不会反对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