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秧盘(1 / 2)

第121章秧盘

晨光熹微,这日林蕴一早去了她的育苗室,秧盘上的秧苗叶色青绿,株身挺直。

竹编的和木制秧盘对秧苗成长影响不大,两茬苗差不多高,不过核算过人工和材料成本的林蕴觉得还是竹编的更划算,毕竟不同于竹编可以控制疏密,光在刷了桐油的木板上打小孔,就有一定的损耗。林蕴凑近瞧,苗高六七寸,三叶一心,这是已经可以抛秧了。昨日一早,林蕴就察觉时机差不多,特地让钱庄头给皇庄办了个“开放日”,除了皇庄的佃农以外,让钱庄头再邀请一些平日里关心农事方法的百姓到皇庄来,她要借机演示抛秧之法。

林蕴到江浙的时间正赶上晚稻插秧,如今林蕴花了十几日在秧盘上育秧,已然过了下秧的时机了,因此这次只是让最热心农事的那批人先看看抛秧,为日后逐渐推广打下基础。

林蕴和几个佃农抱着秧盘往田间走,林蕴到的时候,周围除了佃农,也围着不少的百姓。

平头百姓来皇庄的机会不多,就算对林蕴这个北地佬无甚信任,他们也是愿意来看看热闹的。<2

等林蕴扛着托盘到的时候,在田边等候的钱庄头上前两步,给林蕴搭了一把手,接住了秧盘。

其实带土带苗的秧盘不算特别重,但林蕴的育苗室离稻田很有一段距离,抱着走了一路,的确有些手酸,林蕴道过谢,钱庄头只说是小事。钱庄头甚至有些意外,他接过秧盘的时候,才发现他好像除了在长时间的力气活上,其他时候很少感觉到林司丞同他们不一样。她不仅是个北地人,还是个出身显赫的女子。林司丞除了直筒筒的官袍,要么就是下地穿得灰扑扑的,平日里干活也不搞特殊,都是和他们一起。这样一想,钱庄头觉得意识不到林司丞是个贵族女子也很正常。

比起娇贵的小姐,林司丞吃苦耐劳的精神都比得上他媳妇了,要知道他媳妇也是个常年下地的好手,比许多汉子都能干,她的腰起码有林司丞两个那么粗但腰粗好啊,钱庄头不无自豪地想,就手上这秧盘他媳妇拿一个时辰怕都是不觉得累的。<1

林司丞目前的缺点除了不够壮实,就是大道理太多。当然第二个缺点目前存疑,本来林司丞要搞什么“开放日",钱庄头是不想折腾的,但前些日子林司丞掐了尖的棉株他们都去望过,虽然还没结棉铃,但掐尖的棉株侧边果枝数量要比没掐尖的多三成。钱庄头一开始还不服气,硬是数了三四遍,才不得不承认,从目前来看,掐了尖的棉株真的长得更好。

除了棉花地以外,林司丞负责的那片稻田里,秧苗长得更齐整,苗茎肉眼可见地更壮。

正是因为棉花地和稻田里的效果,林司丞提出要带人参观她抛秧,钱庄头还是按她的想法出力了。

如今百姓围成一圈,林蕴之前特地给她的试验田留了一小块空地,就是为了演示抛秧之法。

下到田间,林蕴将带着土的秧苗提起,同百姓和佃农们展示:“平日里大家插秧都是洗根不带土,抛秧是带土。”

“带着土根系完整,缓苗期更短,而且成活率更高,"说着林蕴就站着,简单看好间隔,然后松开带士的秧苗,重力作用下,秧苗根部向下自由落入田中。“抛秧这就算插好了,插秧需要频繁弯腰,费时费力,若是采用这法子,大家都能少些辛苦。”

见林蕴不用弯腰就秧就插好了,速度实在是快,家里田产多一些的就有些心动,他们地多,纵是全家上阵插秧,两天下来,腰疼得都直不起来,心动之下就多些关心,男人问:“这位大人,这苗随便抛下去,之后不会长得东倒西歪吗?”

林蕴摇头:“大概三五天后,它们就会自动立起来,五日之后你们可以再来看一趟。”

“除了省时省力、成活率高,抛秧的好处还在生长起步快,之后分蘖会比洗根手插苗更多,产量上更容易出成绩。”“当然这办法也有缺点,因为是带着土下去的,所以根系比插秧要浅一些,抗倒伏的能力要弱一些,若是你们的地块经常起大风,田里土质软烂,那就更适合插秧,更抗倒伏一些。“林蕴并不只说好处,结合利弊,尽量让百姓先了解情况。

“以及要想抛秧,得需要准备特地设计过的秧盘,因为要把秧苗分开,根系也不能交缠,这样方便带土抛秧。“林蕴将秧盘递过去,在百姓间传阅。随后林蕴快速抛秧,甚至让感兴趣的百姓可以下来试一试,不过半个时辰,留的这一小片空地就栽上了秧苗。

几个管事再带着百姓四处转转,尤其去看看掐了尖的棉株和林蕴格外齐整的稻田。众人几乎都去看别处了,钱庄头却没走,他将林蕴的秧盘拿过来,翻来覆去地看了个遍。

他边看边点头,道:“林司丞这个抛秧的办法很不错,来年我们试一小片田,若是可行,日后可以在皇庄推广此法。但只要需要添置东西,这对百姓来说成本就是高。而且百姓需要的秧盘可不是一两板,他们几乎不可能在家里储存厂十块秧盘。除了官家和富户,百姓家里鲜少舍得置办这个。”钱庄头一盆冷水浇下来,林蕴是努力在压成本,力求大家都能用得起,她也做得很好,这个东西不贵,但不是用得起就要用的,百姓们他们大部分宁愿不花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