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青春的散场,迟到的告别(下)
林骁来到潮白镇将近一年。
他对涂辉的评价其实就三个字:老油子!
这种人,他在原单位就见过很多——在多个部门都待过,工作不说多勤奋但也算踏实,能力不上不下,业绩不好不坏,想提提不上去,想退还不到年纪,于是便只能躺平。
在单位里,这种老油子永远性格最好,永远笑脸迎人,对谁都客客气气。
但要给他安排工作,就是这也干不了,那也不会干,总能找到一堆理由。
涂辉就是这样。
当初副镇长贾波调走,乔旭阳还没来。
贾波的工作要由现在的几个副镇长分担一下,其中经济发展给了林骁,林骁手上的安全和综合执法给了贾明路,剩一个宣传想归到管党建的涂辉那里,却愣是没给出去。
最后还是林骁接手。
从那时起,这位涂副镇长就在他这里定了性——典型的老油条一根。
正因为有此判断。
所以当下,面对齐海光“谁来负责”的质问,一向文气和善的涂辉,却声若洪钟地喊出一句“我来负责”。
这冲击力对林骁来说,简直不亚于看见林黛玉站在土堆上大喊:“向我开炮!!”
震撼是相当震撼的。
反应过来,却又有点感动。
涂辉这一挺身而出,即便齐海光的职务要远高于区区一个代镇长,但他毕竟只是个包联领导,在履行包联职责时多点头多微笑少发表意见才是正理。
齐海光也不想作决策。
因为不管作任何决策,只要出了事就有可能被追责。
所以现下,涂辉作为潮白镇的代理一把手张口拍板,齐海光不管是出于面子上还是里子上的考虑,都不会再和他唱反调。
于是一声令下,全体动员。
贾明路负责组织周家村的老弱妇孺迅速转移,林骁负责发动青壮年村民参与抢险救援,涂辉则负责对接县指挥部派来的救援力量和沙袋物资。
所有人都迅速忙乱了起来。
早在决口发生之时,涂辉便将镇里储备的大卡车和上百吨沙袋运到了周家村,现在就停放在村口。
抢险指令一下。
两辆大卡车便立即穿过村庄,并沿着土路向圩堤进发,最终一如所料,在开了不到200米后便先后陷在了深深的淤泥里。
不过这200米,也为接下来的救援减轻了很多压力。
此刻,村里的大喇叭已经先后发出了紧急转移的命令和参与抗洪的号召。
全村村民得到消息,这才彻底慌了。
一个个顿时慌作一团,忙着在家里收拾细软。
尽管喇叭里再三强调“保人为上”。
但要轻易舍弃一屋家当,这对于村民们来说,显然是不可能做到的。
于是家家户户都收拾得热火朝天,根本听不见大喇叭里的呼喊。
这场景,和昨天全镇村民合力挑沙筑堤时的团结场面,又完全不同。
眼见村民们都忙着收拾东西不出来,而圩堤上的决口却越来越大。
林骁等不及了,直接到村委会抢过话筒大喊:“各位乡亲,我是周秀萍的儿子林骁,我从小是在周家村长大的。
“现在圩堤上决口的事,大家也都知道了。镇里组织大家转移,是做的最坏的打算,但并不是说洪水一定会冲到民房这边来,大家一定一定不要恐慌!
“现在暴雨已经停了,只要我们一起挺过眼下的决口险情,等洪水过去,一切就都平安了。作为周家村的外甥,我在这里恳求大家相信我一次,请所有20岁以上60岁以下的村民们立马出来,带上扁担和箩筐,我们一起去挑沙袋填决口,一起把眼下的险情解决掉!
“大家相信我一次,我不会害大家!只要大家一起出力,拧成一股绳,没有什么困难是战胜不了的。我跟大家一起奋战到最后,守护整个周家村,守护大家的田地和家园!拜托各位了!!”
铿锵的声音,顺着大喇叭在全村扩散开。
与此同时,周振鹏也一直在挨家挨户敲门,招呼大家一起去抢险。
刚才大家伙都还犹豫。
可听到林骁言辞恳切的呼吁,一个个忙着打包值钱家当的村民们,慢慢地都停了下来。
最终。
一个个村民走出了家里,带上扁担和箩筐,向着村后唯一的宽阔田埂进发。
刚开始只是三五个人。
后来,涌出来的人越来越多,几乎大半个村子的村民都出现在了这里,甚至有好些都是头发花白的老者,一看就远超林骁定下的60岁上限。
林骁就守在两辆卡车旁,看得热泪盈眶。
汹涌的人群,有他的舅舅舅妈表哥表嫂,也有很多脸熟但叫不上名字的远房亲戚,但更多的是不认识的村民。
然而不管是谁。
所有人眼中,此刻都潜藏着一股守护家园的决然。
远处,滔滔洪水仍然在决口处如瀑布一般倾泻而下。
原本广阔而又清澈的田野,短短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便已染上了大半浊黄。
甚至连田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