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避火图
新帝登基三月,朝中权力完成了平和的过渡。<1一批昭王府的官员扶摇直上,累次升迁,逐步执掌中书、门下省要职,户部与兵部尚书亦更换作昭王府心腹。
既没有政变夺位的腥风血雨,朝中人心慢慢安定下来。原东宫的臣属有忠心耿耿追随蜀王举家搬迁蜀中者,更多的人选择留于朝堂,外放自保。
顾宁熙持笏立于文臣队列中,她成了新君安抚朝堂的关键风向。东宫、淮王府的外层官僚原本人心惶惶,但她的升迁大大安稳了他们的心绪。
毕竞连她这个见罪过新帝,草拟过贬斥昭王诏书的东宫旧党都能安然无恙,甚至得陛下不拘一格重用,他们还有何可担心的。有时顾宁熙散朝,都能感受到旧日同僚们投来的友善、安宁的目光。只要她好生立于朝堂,便代表陛下当真胸宽似海,不计前尘,他们亦有机会全身而退。淮王起兵谋逆,在叛乱平息的当日,陛下便明发诏书,赦免余党罪过。这几个月以来,陆陆续续有叛逃在外的东宫、淮王府将领回京请罪。陛下如数赦免他们的罪过,若有能力超群者,仍旧任命他们为官,一国之君的胸襟与胆魄引人叹服。
顾宁熙的日子渐渐平静下来,她适应过中书省的忙碌,工部的事务暂且都向后靠,只留了高转筒车这一项庶务。
她上值的精力有限,两相取舍,自然是中书省于她更有益。唯一不大不小的变化,她散值后有时回宣平侯府,更多时候是去昭王府,在永宁坊的小院已经许久未住过。
宫中人多眼杂,要她留宿实在不便。而昭王府在宫外,数度扩建,府邸已占据整整一条街。
自从陛下登基,昭王府门前鲜有外客,很适合…私会。顾宁熙笑着摇了摇头,他们间好歹也是明媒正娶。至于他,又有谁能想到陛下放着偌大一座锦绣宫城不住,反而偏爱昭王府邸。
就算让人知晓,也至多感慨一句念旧罢了。顾宁熙永宁坊的小院内,侯府的眼线已悉数被她逐回。无须再有顾忌,留下的皆是她的亲随。
父亲赋闲在家,顾氏其他子弟皆不成气候,顾宁铮至今更是尚为白身。她与侯府间形势逆转,沁兰院的地位更是水涨船高。连母亲都不再时常念叨让她成婚一事,大约也从旁人口中得知她现在仕途光明,很难抽身而退,暂时绝了指望。
天气闷热,从昨日散值后,顾宁熙便待在了昭王府中。从中书省回王府,路程愈发近。
今日她轮到休沐,奈何昭王府书房中有人还需处置政务。她一觉睡到午后,非被他拉去作陪。
顾宁熙替陆憬分理过奏案,自己很快清闲下来。她读一会儿闲书,偶尔挑几封感兴趣的奏案阅看。地方推行曲辕犁已一年有余,初见成效。使用曲辕犁耕种的百姓已从去年的五个州县扩大到数十州府。地方近来断断续续有奏报发还,农具的进益加上丰沛的雨水,又无战事,今岁秋会有不错的收成。每一封有关曲辕犁的奏案顾宁熙都一字不落看完,就像是见到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造福一方。曲辕犁到了田间,又改进过不少细节。等秋收时节,她要自请去京郊视察,好生看看它现在的模样。她心心满意足地合上最后一封奏案,吃两块喜欢的糕点,看两眼身旁依旧忙碌的陆憬。
人还在书房内,她脑中渐渐开始出神,直到目光无意识落在多宝阁一角那只三彩贴花双鱼瓶上。<1
不知道它到底有没有玄机。
陆憬提笔写就批复,笑道:“怎么总盯着这只花瓶?”从前他便发觉,元乐对书房中的双鱼瓶似乎格外留意。先前要避嫌,而今顾宁熙换了个陆憬左侧的位置,干脆去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陆憬由得她摆弄,笑了笑继续批阅奏案。元乐擅工事,大约是瞧出了什么机关。
顾宁熙将双鱼瓶捧起,里里外外详细查看过,瓶身与底座都无异常。她又将瓶子原样嵌回,双鱼瓶和底座相连方能成机关。她转动两圈,但书房中毫无反应。
顾宁熙回忆着梦中情景,手中动作放轻放缓,仔细辨别着声响,十足十的耐心。
陆憬瞧她一个人玩得有趣,眸中宠溺。
这机关是当世的能工巧匠呕心沥血铸造而成,估摸着元乐还要琢磨许久,能一直坐在他身畔。
约莫过了三五盏茶的工夫,方换了一本奏案的陆憬蓦地听见密室门打开前的声响。
顾宁熙望着那间出现在书房中的密室,这机关当真玄妙,转的方向与角度但凡偏差一点,便与寻常摆设无异。
密室中却不是她记忆里的模样,入目是三面通顶的书柜,柜上摆满了书册与各地的秘报,许多应当已经用不上了。
顾宁熙随意取下两册书,仰眸望拦住去路的书橱,她直觉背后肯定仍有玄妙。
她记得梦境里她被囚入密室时,第二道暗门是打开的。毫无线索,这第二重门肯定更为隐蔽。
顾宁熙凝神思索片刻,默默望向了陆憬的方向,眸中闪过一抹狡黠的笑。于是还没来得及看清新一本奏案的陛下便被人三两下拽到了书柜前。。顾宁熙指了指暗门可能存在的一面墙,央他道:“打开。”陆憬:好。"<3
顾宁熙随他脚步,看着他在东面书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