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白首
十月下旬,客船抵达眉山郡,这也是长江航道的终点,之后他们就要换船走岷江外江进入蜀地。
早在长安时,凤清就对蜀地颇为向往,不仅是因为喜欢蜀锦,更多是听闻风光秀丽,气候宜人,前人就有诗云,“蜀江水碧蜀山青”由此可见其名。下了船,一行人找了个饭馆用膳,眉山正处三江交汇之地,水路通达,来往客商颇多。益州刺史独孤宏在蜀地经营多年,政通人和,蜀地又有盐和蜀锦这样的紧俏物产,使益州境内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更加促使商业繁荣。越修不知从哪得知这眉山郡正在修建凌云寺大弥勒石像,坚持要在这里停留一天,说要去拜拜,还要给捐点香油钱。听得凤清还以为眼前的夫君被夺了舍,“你不是向来不信这些的吗?这是怎么了,转了性了?”
越修难得表情有些羞赧,但转瞬即逝,他故作平静地开口:“神佛之事,纵使不信,,也应当心怀敬畏,据说修建这石像是因为石像所在的三江汇流之处,水急滩险,有石像在,可保佑往来行船能安全靠岸。若是不知此事便罢,既已知晓,我等是应当略尽绵薄之力。”
“竞是如此,那确实应该,那我们用完膳就先去驿馆安置吧,明日往凌云寺去。”
越修颔首,“嗯,先用膳吧,晌午你可以带着晓晓出去逛逛,我去趟衙署,向郡守打听打听此事。”
凤清点头应下,用完膳,一行人便去往驿馆安置,待一切收拾停当,凤清带着晓晓出了门。
已近晡时,街市上人少了许多,不过店铺都还开着,这里距离贵阳郡不远,故能看见不少苗家特色的东西,尤其是银饰,颇有特色。凤清看上一对银镯,不似平日里常见的提光瓦亮,苗银多带着乌沉之色,但是样式却很是新奇。
店家介绍说手镯上刻得是"星宿花”,传闻是蚩尤和黄帝打仗時,在夜狸行重,依托星宿指引的方向,戴在手上就代表了先祖的庇佑。凤清闻言,越发有了兴致,当即拿下,递给晓晓问道:“晓晓喜欢这对手镯吗?″
晓晓眼睛亮晶晶的,抿着嘴点头,凤清笑了,“那叔母就送给晓晓了,以后晓晓就会一直有阿耶阿娘和先祖的庇佑了,一定会平平安安长大!”凤清给晓晓带上,却有些大了,店家也很有眼色,忙开口道:“小店可以给改尺寸,不要钱的,夫人要不要明日来拿,我们加急给改好。”“那便依掌柜的所言,明日这个时候,我派人来拿。“说完便示意月季付钱。店家成了一单,笑的见牙不见眼,连连保证一定准时改好。出了银饰铺,几人走了没几步,又看到一处茶肆,凤清见铺子前的旗幡颇有异族风格,心生几分好奇,便招呼月季和青松进去坐坐。进去才发现,里面竞还别有洞天,完全不同于常见的茶肆风雅的布置,这里面进去仿佛进了花房,都是各式各样的花草,十月天还能郁郁葱葱真是奇事。里面的客人还不少,凤清找了个靠边的位置坐下,小二很快上前热情的招待:“夫人光临,小店蓬荜生辉,夫人要喝点什么茶啊?小店主要经营的是云南的大叶茶种,都是古树老茶,和咱们蜀地的茶大不相同,夫人可以尝尝鲜,别有一番风味儿。”
“喔,那就来一壶吧,我们尝尝。”
“好嘞,夫人稍坐,茶这就来。”
不一会儿,茶上来了,小二提壶给诸人添茶,橙黄浓郁的茶汤香气扑鼻,在白瓷杯的映衬下越发鲜亮,茶香中还微微带着姜味。小二解释道:“这云南风俗,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您尝尝看。”凤清端起茶杯轻啜一口,“味道确实新奇,入口醇厚,不似平常喝的茶带有涩味儿,还不错。”
“夫人喜欢就成,诸位慢用,若有需要,唤小的就行。“说完低头弯腰的退下了。
凤清示意月季和青松也尝尝,晓晓也眼巴巴的看着,凤清笑了,拿筷子蘸了点给她抿了抿,“晓晓,你太小了,还不能喝茶,尝个味道就行了啊。待你大一些,叔母再带你品尝。”
晓晓舔了舔嘴,还有些意犹未尽,但依然乖巧的应下。在茶肆坐到了晚膳时分,几人才回到了驿馆,越修已经回来了,正在大厅坐着等他们。
晓晓一见到越修就扑进了他怀里,小嘴叭叭的给他讲适才去逛了哪里,越修面带笑意的耐心听着。
凤清缓步走近他们,看着这温馨的一幕,心里也暖暖的。越修看着她说道:“看来你们逛的很开心啊。”“确实,这眉山虽靠近边地,但是物产却是丰饶,我们看到了很多建康看不到的东西。晓晓也可开心了,自把她接进府,我还第一次看她这么高兴。”“如此甚好,这次出来我本就有让她散心的意思,若能开怀些,也是值得的。”
凤清也很欣慰,之前看着晓晓整日沉默寡言,她心里担忧不已,如今又看到她的笑容,心口的大石松了几分。
次日一早,在驿馆用过早膳,一行人就出发往凌云寺去,到了地方一看,凤清终于明白为何要修建大佛石像了。
这“凌云大佛”正如其名,依山而凿,临江危坐,石像对面便是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交汇处,河道的行船一过来便能看见大佛慈眉善目的面貌,确实能安抚人心。
一行人行至山顶,正好与佛像头部齐平,向下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