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圆满(1 / 3)

第72章圆满

太初五年四月,冯翊从长安传来消息,曾经从采石狼狈北逃回去的咄陆可汗,终于在伤病交加之下一命鸣呼,其诸子为了争夺汗位,自相残杀。而向来左右逢源的王诣,这一次却法术失效了,诸王子皆认为咄陆可汗是因为听信王诣贸然南下才导致壮年而崩,也都打起了“清君侧"的旗号。咄陆去世还没过头七,逃去河东的王氏族人皆被斩杀,王诣也没逃过。河东是王氏的发迹之地,这里有王氏的宗庙、祠堂和祖宅,曾经王氏最有希望的子弟王询也是命丧于此。如今苟延残喘许久的王氏子弟也终是在此地身官异处,谁能说这不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呢?回鹘的大可汗迟迟未定,如今又有一位小可汗毙命,步真可汗再也难以压制各部,北方彻底大乱,冯翊上书,请求趁机出潼关拿下河东。朝堂上议事,百官看看陛下的脸色,又看看汝阳王的反应,都支支吾吾不敢开囗。

越修身为兵部尚书,只得上前说道:“启禀陛下,臣以为还是暂休兵戈为好。去岁回鹘南侵,寿春至采石一线遭受重创,百废待兴,荆襄之地如今流民也起来越多,若再不妥善安置,怕是会激起民变。再次兴兵,劳民伤财,微臣以为大梁应当趁此机会休养生息,积蓄民力,待回鹘内斗结束,新可汗立足未稳之时,举国之力击之,毕其功于一役,方为上策。”越修话音一落,殿内鸦雀无声,片刻之后,汝阳王出列附议,陛下的脸色隐隐不悦。他点了几位大臣,想听听他们的想法,几人却都绕来绕去,说不到点上,陛下脸色越来越难看,最后只能扔下一句容后再议便退朝了。出宫的路上,汝阳王和越修并肩而行,“冯翊还是差点火候,你去信提点提点他,陛下如今正盯着我们,想要找机会逐渐在军中换上自己人,若是再出兵,势必要往长安派监军了,最近还是安分些。”“义父放心,我已经飞书往长安去了,明翼也是觉得此为良机,若拿下河东,长安防卫的压力会大大减轻,错过可惜了。”“看现在回鹘的样子,良机还会再有,况且正如你在朝上所说,如今休养生息才是当务之急,我们也需要借此机会让我们的人都站稳脚跟。”越修颔首,“那陛下那边只怕不会如此轻易妥协。”“陛下不会关注太久的,春闱刚过,后面还要殿试,陛下想要拔擢的人可不少,很快就要忙起来了。”

“说起春闱,我一直心有疑问,义父同意科举糊名,此事虽于我们也有利,但最大得益者还是陛下,日子久了,只怕我们会很被动。”汝阳王抚须笑了,“无妨,陛下很快就会发现,寒门也并不如他想的那般好用。人性都是一样的,好不容易握到手的权力,谁会轻易的交出去?”说完,他拍着越修的肩膀,又语重心长的说道:“这些事情自有陛下去烦忧,我们已经做完了该做的,为寒门挣出了一条路,余下要做的是保全我们自己。伯齐你要记住,神策军才永远是我们的立身之本,也是守护大梁江山的基石。”

越修自是明白汝阳王话中的份量,他郑重地应下:“义父放心,伯齐都明白!”

果如汝阳王所料,随着殿试开始,陛下的心心思都放在了科举之上,最终长安一事又扔给了兵部处理。

四月下旬,杜氏如期发动,产下了韦家第三代的第一个女孙,因出生时窗外芍药开的正好,便取小字阿芍。

柳夫人再次得孙甚为欣喜,大手一挥便将自己的一处庄子送给了小阿芍作嫁妆。后来百日宴时,韦承也亲自提笔定下了阿芍的闺名--韦舒,望其一生舒心。

端午过后,又是一年梅雨季来临,天气闷热,时人又忌讳五月是恶月,建康高门间也鲜有走动,凤清只得整日待在府里看着话本子打发时间。唯一的乐子便是收到凤藻和冯翱他们的来信时,可以听到一些趣闻。凤藻和卢熠已经到了桂林郡,凤清刚回到建康时,她的来信已经收了一大盒,隔着信笺都能感受到凤藻看到八百里洞庭时的兴奋和激动。如今到了桂林郡,看到了还在使用的灵渠,又是惊叹不已,她还在灵渠边碰到了一个越修的故人。

“苏芮?你是说三姐他们在桂林郡碰到了苏芮?“越修刚下朝回来,听闻也是一脸的惊讶,“还真是巧啊。”

凤清在长安也见过苏芮,但是也仅限于见过,如今听闻,也是起了好奇,“这个苏芮好像性格很古怪?”

“也不是古怪,他的喜好与常人不同,他喜欢研究地理水利,又常在山川之间跋涉,少与人打交道,故看着可能觉得有些冷漠内敛。”“原来如此,咦,如今寿春正在兴修水利,他是不是可以派上用场?”“嗯,确实,你给三姐的信里提一嘴吧,如果能劝苏芮入朝自是再好不过了。”

凤清闻言也深感赞同,随即便起身去回信。天气越来越热,建康城内的高门纷纷去往汤山避暑,韦家在汤山也有好几个庄子,于是凤清带着晓晓也去了。

凤清去的是她的陪嫁庄子,占地很大,四周都是稻田,视野开阔,庄子里树木葱葱,一进天井便觉得凉意扑面而来。一条小河绕着庄子流过,河边白日有许多小孩去摸鱼,黄昏时又是许多佃户们下工后去纳凉,平淡又温馨。

凤清把凤声也接来作伴,凤声的一手女红出类拔萃,白日里,她和菡茗坐在花园的亭子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