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自己的第三层“礼”之编钟,徐永生考虑很多。
和谢初然一样,他也需要考虑未来射礼的历练。
如果一直安然待在朝廷学宫的体系内,这一点倒是非常容易经由官方协调安排。
但现在他通过民间典仪晋升,并且暂时隐瞒自己真实修为,很多事情就不得不注意。
关于这方面,徐永生的设想是未来自己前往川西雪原期间寻访三江源精之后,如果情形允许他重返河洛东都,届时可以公开自己已经四品境界的消息,然后走学宫渠道,完成第三层“礼”的相关历练。受到雪原异族威胁,偶然得到五品晋升四品的民间儒家典仪,紧急避险的情况下,只要不想公开逼反他,外界也不好多说什么。
明面上他始终还是那个虽然个人情感上同情拓跋锋、常杰、谢初然等人,但始终兢兢业业、奉公守法甚至屡次公开立功的学宫讲师。
当然,如此一来也有弊端,学宫方面不管司业韩帼英本人作何想法,肯定都会过问徐永生掌握的民间儒家典仪,甚至软性“没收”。
较低境界的典仪也就罢了,由五品入四品,由武魁成为宗师的典仪,大乾朝廷不会视若无睹。因此关于这一方面具体如何处置,徐永生还在思索,尚未彻底拿定主意。
他接下来就先继续认真积累自己的第五块“智”之龟甲,先把四品境界第六层三才阁先全部填满再说。反正他原本也是预计等自己第六层三才阁全满,达到正四品境界后再动身西行前往川西雪原。盛景十阱六年一月的最后一天,东都学宫的学生迎来一年一度的年考。
四门学这边最引人瞩目者,便是宁山在正式入学满四年之际,这趟将要参加经由七品晋升六品境界的儒家相关典仪。
虽然不及徐永生当初,但在近年来也是有数的快速。
和徐永生当初一样,相关典仪由所在学馆的博士主持。
四门学这里,当然是王阐负责。
至于国子学博士许书明和太学博士燕德,对此早都已经麻木了。
不论宁山还是奚骥,都始终不愿意升学离开四门学。
既如此,学宫方面自然也就不好强求。
燕德、许书明回想当日,甚至不得不感慨,当初徐永生从四门学升往太学,甚至都要拜前任四门学博士林成煊所赐,否则情形多半也和如今的宁山、奚骥一样。
燕德和太学已经是捡着了。
典仪整体进行的非常顺利,宁山宁宣石,成功通过典仪更上一层楼,成为东都学宫最新入品的一位儒家六品武魁。
同一天,沈觅觅也成功迈出这一步。
因为正式入读学宫时的年龄较小,此刻的她甚至还没有满十九周岁。
如此精进速度,自然是让崇玄学博士刘深大感欣慰。
就连少女平时稍显有些猥琐……错,划掉,稍显有些沉稳的作风,这一刻都让刘博士感觉顺眼了些许。只是接下来他马上又暗自头疼起来。
对方执意想要留在东都学宫,不愿回道门北宗山门继续深造。
刘博士接下来只得继续用心做思想工作。
如果他当真同意沈觅觅留下来成为东都学宫崇玄学新的讲师,位置反而好说。
崇玄学当前的助教和直讲里,有多名道门北宗传人。
随便一个六品直讲自己主动请辞离职,然后返回宗门继续静修即可。
只不过刘博士更希望回去进修的那个人是沈觅觅。
宁山这边想要入职成为和徐永生一样的学宫讲师,反而没有位置。
准确说,四门学当前没有位置。
曹朗请辞,国子学空出个五品助教的位置。
正好太学那边有一位六品直讲,苦修之下,成功通过六品升五品的儒家典仪,突破至五品境界,顺势升入国子学补位,不论修为还是职司,都更上一层楼,可谓春风得意。
于是太学也就空出一个六品直讲的位置。
但问题在于,宁山一门心思想要留在四门学,不想去太学。
有坑,可是萝卜不愿来。
太学博士燕德表示心很累。
徐永生咨询过宁山本人的意思后,也就顺其自然。
宁山从学宫毕业,结果当前待业在家,索性自己继续读书。
中途遇到什么碍难,仍然向徐永生请教。
某些方面比罗毅还更好说话的现任东都学宫司业韩帼英,这趟也专门招了徐永生、王阐过去询问:“宁山如此,晚些时候还有个奚骥,怕也是相同模样?”
徐永生、王阐此刻老老实实点头:“司业明鉴,正是如上此……”
韩帼英一时间又是好气又是好笑地看着徐永生。
徐永生满脸纯良和无辜。
“行了行了,一个二个的都这样。”韩帼英末了只是挥挥手,便让徐永生二人离开。
冬去春来,天渐转暖。
徐永生继续自身修行。
终于又多了一组“礼”之编钟的情况下,他开始进一步着手归纳整理自身掌握的诸般绝学。他现在本人有三组“礼”之编钟。
然后,通过佩韦自缓这门儒家绝学,徐永生可以临时协调自己的第六枚“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