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配,不过福晋既然这么认为了,那便用′懋'字吧。“那就懋嫔了。”
帝后二人三言两语便敲定了封号之事。
数日后,为新的一年,皇帝以雍正为年号,是雍正元年。皇帝颁布圣旨,尊生母德妃为圣母皇太后,徽号曰仁寿皇太后。皇帝潜邸正妃乌拉那拉氏为皇后,入主承乾宫为中宫居所。潜邸侧妃李氏封贵妃,全族从汉军镶白旗包衣抬进汉军镶黄旗,不但出了包衣籍,还成了正儿八经的上三旗人,不管皇上是因为李贵妃生下的三个公主对李氏一族格外优待,还是觉得潜邸侧妃理所应当得到这个待遇,皇帝的做法必象招来侧目。
景仁宫的奴才个个兴高采烈,兰箐箐心情更是不错,封做贵妃,这个结果跟她想的一样,果然,皇帝喜爱女儿必然不会让女儿生母位份过低,也不让女人生母出身被人说道。
生下三个公主的李贵妃都能得到这么高的位份,其他还未受册封的妾室就更是期待了。
不过显然惊喜只发生在李氏身上,依次下来,从宋氏开始,各人位份皆不尽人意。
宋氏作为潜邸第一侧妃,为万岁爷生下三个儿子,到头来只封了懋嫔,并没有格外抬旗,仍是民籍汉女。
懋嫔得知后不可置信,她怎么这辈子跟上辈子的位份一模一样,这怎么可能,她为万岁爷生下三个儿子。
她极其艰难起身,望着宣旨女官的背影喃喃自语,“为何本宫只是懋嫔,李氏生下三个女儿居然能封贵妃。”
李氏居然比上辈子的位份还高,同从前一样押在她头上,怎么会这样?懋嫔强装镇定,想起钮祜禄氏上辈子初封便是熹妃,过了好几年才封熹贵妃,想来皇上是想让她在宫里积累几年资历,等到了时候就将她封妃,如同钮社禄氏上辈子走过的路一一
上辈子这位皇太后就是初封妃,后封贵妃。钮祜禄氏还是满洲大姓出身,而她是民籍汉女,皇上想抬抬她的身份,不惹人说道,必然要让她封嫔,日后等她资历上来了,便无人敢说她出身低了。这么一想,懋嫔能镇定下来了。
李氏能封贵妃只是因为她没有儿子,皇上大可纵容地封,但是她不一样,她是未来天子生母,皇上必然细细斟酌。
她该安心才对。
不管懋嫔是不是自欺欺人上瘾了,在十一位潜邸格格都封贵人的消息传出后,懋嫔愈发相信自己的猜测。
而十一位贵人只觉得自己天塌了,原以为公主不如皇子身份贵重,结果到头来,不管是宋侧福晋还是她们,但凡生下阿哥的,都不如李贵妃生下三位公主更招万岁爷待见。
可她们都这个岁数了,万岁爷十多年不曾来她们房里,还能指望自己怀孕生下公主?想都不要想了,三十多个阿哥,只能说万岁爷儿子缘强,女儿缘弱,这几十年只有李贵妃所出的三位公主。
位份之事没了指望,九位贵人便盼着皇后娘娘给自家儿子相看出身贵重的贵女为嫡福晋。
她们儿子能争皇位,这也是她们少数能盛过李贵妃的地方,日后她们有机会成为大清皇太后,而其他人不过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皇后显然为难了,还没等她跟皇帝商量这事,皇帝心思全在小女儿的婚事上了。
“贵妃,朕思来想去,知溪还可再等一两年出嫁。”“万岁爷,妾身没意见,知溪这孩子年纪还小,皇家娇养长大的女孩儿留多少年都无碍,额驸能尚公主是他全家的福气。”兰箐箐睁眼说瞎话,反正三个女儿最终留京,自由进出皇宫,早嫁人和晚嫁人对她来说区别不大。
只要女婿不想失圣心,就必然不会想着纳妾一事,大清的固伦公主能容得了他见异思迁?那不可能。
只不过皇上明显不愿女儿早早出嫁,顺了皇上意思又何妨,若非早年做主的不是皇上,皇上早就将大女儿和二女儿也一并久留了。雍正深以为然,那就再留两年吧。
皇帝心情舒畅,大手一挥,转手就将二女儿和三女儿也晋封为固伦公主。二公主为固伦怀淑公主,三公主为固伦怀惠公主。先前众人猜测的皇上是特地抬举贵妃之女的身份的说法顿时不成立了。皇上这哪是抬举,分明在皇上心里,这三位公主就是固伦公主!配得上皇后嫡出女的身份和待遇。
照这样说,皇帝一开始只封了固伦怀恪公主,还是皇上克制住冲动的结果,不然一下子三个固伦公主,皇上倒是高兴了,他们就刺激坏了。也就是在这时,好多人才真正明白李贵妃有这三个女儿多幸运,而她们光是生下阿哥也不顶用,李贵妃的女儿能都是固伦公主,但她们的儿子未必都是和硕亲王,李贵妃能凭借三个女儿封贵妃,但她们有了儿子也只是贵人。彼此身份的天差地别,终于有人后知后觉了。因此更多的人紧抓儿子嫡福晋身份了,若是她们儿媳妇出身高贵,是不是能让她们被皇上高看一眼。
那空悬着的五个嫔位,不知招了多少人觊觎。同样都是生下儿子,凭什么宋氏能坐上嫔位,她们却不能,宋氏又不是因为生了女儿才被万岁爷看重,她们的儿子哪里比宋氏的儿子差了。万岁爷重视李贵妃,她们没意见,但是凭什么重视宋氏,让宋氏坐上嫔位,她们心里不服。
好些人咽不下这口气,都不将宋氏曾经是侧福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