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第十九章
“哎哎!”
陈建州被扯得左右微晃,却不恼,反而笑了起来,声音洪亮地压过了两个小家伙的争执,“不得了不得了,这是两位大侠这是要华山论剑啊,今日在我这无名小卒面前就要一决高下了?”
两个小孩依旧气势汹汹抓着陈建州衣服,不松劲。“咳咳,"陈建州清清嗓子,煞有介事地一手一个,轻轻搭在两个小家伙的肩膀上,把他们拉近了些,“两位大侠,听我一言。想当年,那武林盟主之位,靠的是什么?是单打独斗吗?"他故意停顿,等了两秒。男孩迟疑地小声接话:“不…不是吧?”
“对,当然不是!“陈建州斩钉截铁,“靠的是啥?是侠义精神!是团结一心!是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
“噗嗤……”女孩忍不住笑出声。
“所以啊,"陈建州的声音放柔和了些,循循善诱,“咱们这流动红旗,比的不是哪个班声音最大,唱得最好--当然,唱得好也很重要”他赶紧补充,感觉到孩子的肩膀又绷紧了点,“但更重要的是啥?比的是哪个班更像一个整体!上课铃响,是不是都安安静静坐好了?吃饭的时候,是不是互相帮忙,不争不抢?下课玩耍,是不是友爱互助,不推不挤?这才是真功夫!这才是大侠风范!”
他感觉到掌心下两个紧绷的小肩膀,似乎一点点放松了下来。“来少侠,我可听说了"他转向左边,“你课间扶摔倒的一年级小豆丁了,这事儿做得漂亮,有侠气!”
男孩的小胸脯下意识挺了挺。
“这位女侠,"他又转向右边,“听说上次你们班主动帮厨房张奶奶剥了一大盆花生?这份尊老爱幼的心可了不起!”
女孩抿了抿嘴没吭声,嘴角微微向上弯了一下。“所以嘛,"陈建州双手同时拍了拍他俩的肩头,“红旗在谁那儿,那都是暂时的。真英雄,看长远!把咱们青山小学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那才是顶顶重要的!你们说,对不对?”
走廊里安静了几秒,然后响起几个孩子参差不齐却清脆的应和:“对!”两个小不点虽然还有点小别扭,但那股剑拔弩张的劲儿明显消退了。男生小声嘟囔了一句:“那……那下次我们班肯定做得更好。”“我们也是!"女孩立刻接上,声音响亮。“好!有志气!"陈建州朗声大笑,“走,帮叔叔把苹果搬到厨房去,张奶奶等着给你们切苹果片呢!”
一场小小的风波,在他几句半真半假的玩笑话里消弭于无形。孩子们欢呼着,簇拥着他向走廊尽头的厨房涌去,陈建州脸上的笑意轻松而真切。
趁着孩子们围着分苹果片的喧闹间隙,陈建州走到走廊尽头那扇总是有点卡顿的推拉门前,想透透气。
门刚拉开一条缝,就看见一个身影倚靠在门外走廊的柱子旁。是个年轻姑娘,穿着件米白色薄款风衣,剪裁合体,里面是熨帖的衬衫和半身裙,与这所陈旧校舍的朴素气息有些格格不入。她手里捏着个不锈钢保温杯,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杯壁,目光有些放空地投向远处雾气缭绕的山峦。
晨风吹动她额前细碎的刘海,侧脸线条清晰,带着刚出校园不久的青涩。陈建州猜到是新来的实习老师。
他听老校长提过,最近又来了个大城市重点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刚毕业的高材生。
他轻轻推开门,门轴发出轻微的“吱呀"声。她闻声转过头,看到陈建州,脸上立刻浮现出一种混合着礼貌和一丝局促的笑容。
“陈先生?"她站直了身体,声音清亮,带着点不确定。“叫我大州就行,老师怎么称呼?”
女老师微微摇头,笑了笑,很恬静的模样,“我姓杨。”“你好,小杨老师。”
陈建州点点头笑着走到她旁边,也靠在粗糙的水泥柱子上,隔着一臂的距离,目光顺着她的视线望向远处层叠的青色山脊,“刚来还习惯吗?”杨老师低了低头,“还……还好。环境很安静,孩子们…也很可爱。”她顿了顿,似乎在斟酌词句,目光从远山收回,落在脚下坑洼不平的水泥地上,“就是……跟我想象的,有点不太一样。”“咱们这……设备…
陈建州心里明了,山区的教育资源对比城市确实会有些差距,实习老师都从资源充沛的环境中培养,这边的基础设施太差,刚刚来到难免会无措。杨老师的声音低了些,带着点困惑,“教材里学的那些先进的盲用辅助设备,触觉地图、电子助视器、智能语音转换系统…这里几乎都没有。教学主要靠老师口述,孩子们手摸盲文板,或者用最老式的凸点模型。”她苦笑了一下,“我带的那个触感认知盒,还是我自费买的,里面就几种布料、几颗不同形状的木头珠子。说实话,这种情况…太艰难了。”陈建州静静地听着,山风吹过,带来松涛的轻响和远处厨房孩子们模糊的嬉闹声。
“如果只是条件有困难还可以硬撑着走,但是如果连孩子家长都不支持特…。她的声音更低,几乎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昨天去一个孩子家家访,就在山坳坳里。他奶奶拉着我的手,说家里农活忙不过来,孩子眼睛又看不见,学那些字啊、数啊有啥用?不如早点回家,学学怎么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