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第二十一章
到了深秋,雨总是会毫无征兆地落下。
细密的雨丝先是悄无声息地濡湿了深灰色的柏油路面,留下斑驳深色的印记,很快就连成了线,有过片刻变得瓢泼。“啧,怎么又落了雨?真受不了这天气…“身旁有人小声抱怨,大概是被天气打乱了行程,听着很是烦躁。
雨水密密匝匝地敲打着机场巨大的穹顶玻璃,汇成一道道急促的水痕,模糊了外面灰蒙蒙的天色与停机坪上闪烁的灯光。航站楼里充斥着各种声响,行李箱轮子滚过地面的隆隆声,航班信息的电子女声冰冷地播报,还有人群的喧哗嗡鸣。汤观绪却微微侧头,目光投向窗外那片朦胧的水世界,手机屏幕的光映亮了他温润的眉眼,指尖在屏幕上轻点,一条信息发送出去。另一边,瞿颂的手机屏幕亮了一下,是林薇发来的简短信息:“汤先生已安全落地,航班号XXX,预计一小时后取完行李,另外汤先生订的花已经在楼下了,我这就给您送进去。”
瞿颂看着信息,眼底掠过一丝了然的笑意,汤观绪为了假装自己还在国外按照日常又订了花来,好让她察觉不到异常,他这点想制造惊喜的小心思,在她看来确实…有点可爱。
她配合地没有点破,只回给林薇一个好字。汤观绪此行是瞒着瞿颂提前回国的,原想给她一个惊喜,可惜落地不过几分钟,一个紧急的电话就将他召来了百融集团的总部大楼。惊喜似乎要推迟一天,他只能无奈地摇头觉得有些遗憾。百融集团总部顶楼的这间会议室,空间异常开阔,视野极佳。巨大的落地玻璃墙将窗外的雨幕和灰蒙的天色毫无保留地框了进来,成为这场商业洽谈宏大的背景板。
室内光线被刻意调得明亮而冷冽,投射在光可鉴人的黑色会议长桌表面,映出上方奢华水晶吊灯的倒影。
汤观绪坐在长桌一侧靠中间的位置,姿态舒展却自有一股端凝之气。他身着剪裁极其精良的深灰色三件套西装,袖口处隐约露出一点温润,是对贝母袖扣,低调讲究。
对面坐着的是百融集团的几位核心人物,气场迫人,而在他右手边,隔着两个空位的,坐着个低气压的人。
商承琢靠在宽大的真皮座椅里,姿态显得有些过分的松散,几乎半陷进去,与这间会议室里紧绷的空气格格不入。他侧着脸,目光长久地投向窗外被雨水反复冲刷的玻璃幕墙,偶尔,当汤观绪温和平稳的声线在阐述某个关键点时,商承琢才会极其缓慢地、不带任何情绪地转动一下眼珠,视线短暂地在汤观绪脸上扫过。那目光很漠然,大概也有一丝被极力压抑却依旧渗漏出来近乎实质的厌烦。每一次短暂的对视,都让会议桌上方无形的空气温度骤降几度。百融的首席投资官,一位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眼神锐利如鹰隼的中年男人,正翻动着面前厚厚一叠关于汤观绪的履历资料,虽说早就已经了解对方背景,但他依然十分郑重。
纸张翻动的轻微“沙沙"声在过分安静的会议室里显得格外清晰。“汤先生,"投资官抬起头,目光也掩不住满意,“您主导的那几个生物医药领域的投资案例,尤其是后期退出策略的设计,堪称教科书级别。坦白说,我们百融非常欣赏您精准的眼光和稳健的执行力。”汤观绪微微颔首,笑容得体,既不显得过分热络,也没有丝毫倨傲:“您过誉了。投资成功离不开团队协作和市场机遇,如果能为百融这样潜力巨大的平台服务,是我的荣幸。"他语调平稳,温润内敛。对方满意地点点头而后继续道,“关于后续的几个核心产品的商业化路径,目前百融内部有几个不同的方向建议,”投资官身体微微前倾,双手十指交叉放在桌面上,进入正题,“既然我们即将共事,所以想听听汤先生更倾向于哪个方案?是寻求大型的深度捆绑,还是走独立运营、快速抢占市场的路线?风险与收益的平衡点,您认为设在哪里最为理想?″
汤观绪沉吟片刻,正要开口阐述自己的见解。“呵。”一声极轻、却异常突兀的嗤笑从右手边响起。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声音的来源,商承琢依旧维持着那个望向窗外的姿势,甚至连头都没转回来。
只有那一声短促的、带着毫不掩饰的轻蔑的冷笑,清晰地回荡在会议室里,让百融一行人也纷纷侧目。
汤观绪脸上的温和笑意没有丝毫改变,只是那双温润的眼底,极快地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疑问。
他确定自己与这位小商总素未谋面,更无过节,对方这份若有似无的针对从何而来?
“商总似乎有不同的见解?”
汤观绪的声音依旧平稳,甚至带上了一点恰到好处的请教意味,目光平静地投向商承琢的侧影。
商承琢这才慢条斯理地转过头,目光从窗外灰蒙蒙的雨景收回,终于落在了汤观绪脸上。
商承琢皮笑肉不笑,慢悠悠道,“汤先生履历辉煌,自然说什么都对。汤观绪迎着商承琢的目光,微不可察的蹙了下眉。好难相与的性格……
他只好无奈地笑了笑继续转向百融方面的几位决策者,眼神坦荡:“投资关键在于动态平衡前期需要借助大厂的渠道和影响力快速破局,但同时必须建立自主可控的核心营销团队,为后期独立运营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