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
鼓楼医院。
神经外科,手术室。
临床医学实践课题组的学生王帆,正在主刀完成一台新生儿颅内巨大血管瘤开颅瘤体切除术。患者是一位出生仅17天的新生儿。
他右半边头面部、胸部、双侧腋窝和下肢皮肤,有许多不规则红色斑片。
这种症状,医学上称之为Sturge-Weber综合征,也就是脑·面血管瘤病。
同时,患者双侧大脑半球间有一个巨大血管瘤。
血管瘤随时有破裂的可能,一旦突破破裂,脑内大出血,孩子几乎难有存活的可能,所以必须尽早实施手术。
医院神经外科团队,进行详细的术前预案后,决定让课题组学生王帆,作为主刀医生。
王帆是李舟教授的学生之一。
这个夏天,他医术突飞猛进,已经能够独当一面。
当然,考虑到手术风险。
鼓楼医院神经外科的团队和麻醉师,也会从旁协助,一起完成这台手术。
此刻的手术室内。
王帆凝神静气。
他首先选取颞侧入路头皮切开位置,进行龙胆紫溶液固定。
然后,他切开头皮,分离皮下筋膜组织以及脂肪组织,并进行严密止血。
接着,王帆用颅骨钻配合铣刀,将骨瓣打开,并悬吊硬膜,充分止血,打开脑组织,在手术显微镜下,找到里面的血管瘤,进行病灶清理。
他观察仔细,逐层解剖、分离。
凭借高超的手术技巧。
王帆顺利分离血管瘤,完成清扫工作。
他充分止血后,防止引流管,从内向外一层一层的,进行严密缝合。
时间悄然流逝。
全部流程下来,不知不觉花费了8个小时。
手术结束后。
医务人员们纷纷竖起大拇指,欢呼声阵阵。
论实际情况。
王帆只是课题组学生,并非医生。
但他在这台手术里,所有环节都信手拈来,行云流水。
不夸张的说。
王帆已经得到了李舟教授的一丝真传。
李舟教授是世界级名医。
哪怕仅仅得到其一丝真传,都能轻松完成新生儿颅内巨大血管瘤开颅瘤体切除术。
此时,王帆也深呼一口气。
今天主刀这台手术,他面临着极大的压力。
手术过程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
好在一切顺利。
说实话。
这个夏天,他才第一次接触临床。
倒是在李教授的指导之下。
他的外科基本功、医学理论能力、临床实践能力、手术能力,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准。
正因如此。
王帆才能圆满完成这台手术!
另一边。
医院头颈外科,手术室内。
课题组学生韩琳,正在主刀一台高难度手术。
患者是一位60岁的咽食道癌患者。
他在10年前,确诊为喉癌,并进行了部分喉切除术治疗。
后来,患者喉癌复发,且范围扩大,需要通过全喉切除术进行治疗。
患者得知全喉切除术将失去发声功能,以后只能使用人工喉、电子喉等进行简单讲话。
同时,患者还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双肺结节、双肾结石,并且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不过……他本人非常抗拒。
患者希望切除复发肿瘤,但保住咽喉。
面对患者的强烈要求。
鼓楼医院头颈外科医生们,思虑再三后,提出“异体喉-气管-甲状腺-下咽-食管联合移植”的方案。不同于相对成熟的肝肾心肺等大器官移植。
全球范围内喉移植成功病例非常少,并没有太多资料供查阅,也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
团队成员讨论过后。
决定让李舟教授的得意弟子韩琳,主刀完成这台高难度手术。
手术难点重重。
比如,喉移植供体稀缺,且供体血管情况特殊,牵扯到多根血管和神经,术前无法充分检查明确。比如,需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供体的灌注,但缺少专用灌注工具,灌注液从动脉血管灌注压力很大,容易损坏喉供体血管。
比如,喉是多组织器官,包括软骨、黏膜、肌肉、甲状腺等组织,如何有效地防止排异。
比如,喉在呼吸、排痰中发挥重要作用,是个“污染”器官,而受体和供体的细菌谱可能不一样,有可能出现感染。
比如,喉供体的离体修剪、小血管的匹配及最佳回流静脉的选择。
众多难关里。
每一个细节,都决定着手术的成败和患者的生命。
手术过程里。
韩琳凝神静气。
她先是切除捐献者供体的喉、气管、甲状腺,并对器官进行充分灌注,避免血液凝固。
随后对患者进行全喉切除+甲状腺全切除+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移植过程中。
韩琳争分夺秒,进行异体喉-气管-甲状腺联合移植。
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