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动手
王信离开了知府衙门,回去节度府。
并没有大动干戈,反倒是亲卫们一个个愤怒不已,经过他们的传播,很快闹得节度府上下皆知,他却来到书房。
书桌很干净。
一叠未看的文书摆在一侧。
王信想着大同的各项事务,许多是自己推动的,怎么可能不清楚呢,哪怕不看文书和政策,对大同的各方情况都能在脑海里浮现出来。
如大同军镇第三次整编之后,八个甲等营,十个乙等营,每营合计三千,另有一千兵力的亲兵营。
还有关外发开土地的商号大大小小七十二家。
他需要摸清楚大同的家底。
“节帅。”
曾直匆匆敢来。
亲卫们把事情说了出去,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很多人压抑不住愤怒,要去知府衙门闹事,曾直喝止了众人,然后连忙赶来王信处。
曾直看到王信的模样,心里一惊,脱口而出:“怒不兴师。”
第一次看到节帅这般慎重模样,曾直越发担忧,现在可不是与朝廷翻脸的好时机,至少等东平郡王,又或者别的地方先闹事。
出头的橼子先烂。
几千年的经验,这个道理谁不懂。
“坐。”
看到曾直如此着急,王信笑了笑,指了指对边的椅子。
见到王信的笑容,熟悉的模样回来,曾直暗自松了口气,坐下之后,准备与节帅好好讨论下形势,现在就是比拼定力的时候,一定要沉得住气。
“我没有生气。”
王信知道曾直的想法,笑道:“知府衙门的那些人还不至于让我失了分寸。”
那刚才摆出一副吓死人的模样?
曾直不以为然。
见曾直不信,王信叹了口气,“我是对官员们失望啊。”
“不是一直如此吗?”
“总有些幻想罢了,想着可能会好一点。”王信索然无味,作为一个底层百姓出身,他总会有种期盼,指望着他们会好一些。
结果还是如此,“我把他们想的太好了。”
曾直思索了片刻。
此时的气氛到了这里,总得说点什么,至少得表个态。
事到如今。
没有什么好藏着掖着的了。
“朝廷局势到了这般地步,各地纷争不断,只怕重返唐汉旧事,各地割裂不尊朝廷。”曾直怎么会没有思考。
所谓的自产自救,谁不会?
只不过自救的方式不同。
抢也是一种自救。
几十年的灾情陆陆续续,时不时还能让人喘口气,那么这两年的灾害程度,已经超过了他的想象,如果明年,最迟后年还不能缓解。
那么曾直敢确定无疑,各方郡王,乃至于一些节度使都不会坐以待毙。
反倒是流官性质的总兵会好一些,不会跟着士兵们造反,但是他们头上如果有节度使,甚至郡王的话,那么选择朝廷还是选择自己头上的上司并不难。
无论是郡王还是节度使都传承了上百年,有些节度使的确被压了下去,连国公府最强大的贾府,京营节度使都被彻底拿走,几经改革完全落入朝廷手里。
可是朝廷这些年的内斗,许多原本形势大好的事情,如今或中止或倒退了回去。
“如节帅所言,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属下对此理深以为然。既然如此,我们更要熬下去,绝对不打第一枪!”曾直断然说道。
态度已经表明。
曾直的思路是打天下。
而自己想要治天下。
一路走到今日的地位,有些事情,王信认为自己可以面对了,也无法视而不见。
自己想做的事情,需要很多人支持。
一件对的事情,本就应该有很多人支持。
曾直是自己的左膀右臂,王信相信曾直能接受自己的理念,也相信还有更多的人支持他的想法,包括广大的百姓们。
“我认为。”王信缓缓开口。
曾直竖起耳朵。
节帅常有惊世之语,又令人神魂振奋。
“国家的兴盛从来不是官员们管理出来的,而是百姓们创造出来的,相反,国家的破产,乃至于社会活力枯竭等等,都是官员管出来的。”
如果是传统的官员,突然间听到如此言语必勃然大怒,从心底里抗拒。
但是曾直选择了王信,王信也挑出了曾直。
可哪怕是曾直,第一时间也下意识抗拒,脱口而出:“老百姓们很多不懂道理,也没有见识,如果没有读书人的引导,只怕会被有心人利用。”
王信笑了笑。
自古以来。
真正的改革者都在力求压住官员们的力量,尽量较少官员们接触老百姓的范围。
比如一条鞭法。
无论一条鞭法对不对,改革的初衷里,要把正税与各种杂税,以及服役等,所有官府与百姓打交道的融为一条鞭法,一次性搞定。
但是张居正改变不了的一点:真正治理乡下的是乡绅。
所以他把官府的力量压制住了,这片空白让老百姓们喘了口气,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