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得到了自由一些的空间,百姓们可以轻松些的劳动。
最后的确让万历朝扭转嘉靖以来多年破产衰败的局面,十年的改革变法,开始了大明最兴盛的时期。
但是几十年后,这片官府退出去的空白,陆续被乡绅们占领甚至变本加厉。
遍观人类社会,无论什么时代。
谁能把官府管理百姓,这种从贵族奴隶社会遗传下来,又在封建官僚社会的变种成功压制住或者减轻,让民间释放活力,那么这个时期就会获得相应程度的繁荣和富强。
反之亦然。
但是这个时空没有张居正。
王信从最醒目,也是最早的来入手。
“秦国。”
王信平静道:“废除世卿世禄制,推行军功爵制的变法改革,无疑是压下贵族这个“官员“”的生态位。
给了百姓们新的道路,相比原来的老路,新路虽然问题一样很多,但是更要轻松自由些许,于是百姓中很多人蜂拥而入入。
在别的国家还是贵族奴隶制的时候,引入百姓加入,社会更有活力的大秦,毫无疑问和阻碍的进入富强,为日后的统一天下打下牢牢的基础。”
是这样吗?
曾直沉思起来,寻找其中的漏洞。
门外。
听闻消息后,赶来的张云承也呆住了,在门框边低下头思考。
王信看到门口的张云承笑了笑。
自己讨厌的不是读书人。
古代的读书人,与后世的读书人,虽然都叫读书人,但并不是一个群体。
而真正的读书人,王信是支持,并且希望保留火种的。
什么是真正的读书人?
不停学习的人。
这个学习不只是书本,包括万物。
清洁工、快递员、外卖员、修理工、管道工、建筑工、教师、医生.任何不停学习的人。
好人坏人绝不是因为职业。
而是他本来如此。
曾直有些迷茫,心底里还是不愿意接受,声音沙哑道:“没有前明太祖皇帝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恐怕老百姓们过得更惨,别说如今提倡的人命关天,恐怕自己的命还不如一头羊。”
“但是前明太祖皇帝能成事,是因为百姓们支持他,百姓们需要推翻大元,所以他才能做到,如果百姓们不愿意推翻大元,一百一千个他也推翻不了大元。”
王信平静的说道:“这既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秦国统一天下后,其对百姓的管理恢复到了老路,并且加强,或者说管理到了极端水平,残酷且反人性。
完全无视百姓的承受极限,于是积弊越来越深,百姓们越来越穷困,社会活力枯竭,百姓面貌麻木,统一天下不到二十年,原本强大不可战胜的超级帝国被轻而易举的推倒。”
说完,王信反问道:“如果不是百姓们放弃秦国,遍观天下,哪个国家和势力敢直视秦国?”
犹如大明的灭亡。
天灾人祸,百姓们已经放弃了大明。
大清是内外反动派的获胜,政权属性决定了对百姓们管理压榨到了极致,所以终清一朝都在走向封闭落后,最终沦为一个愚昧且未开化的文明。
过了良久。
曾直与张云承坐在椅子上,仿佛木头人似的一动不动。
终于。
张云承开口,请教道:“请问节帅认为应该怎么做?”
“我也不知道。”王信摇了摇头,做事情本就没有容易的,更何况天下最大的事情,“所以我才一直纠结,这些年尝试做了一些事,目前而言效果还不错。”
“节帅接下来怎么打算?”
张云承继续问道。
“老百姓们最需求什么,我就要做什么。”王信淡然道:“老百姓们想要吃饱肚子,我认为,谁能满足老百姓们这件事情,说就能获得老百姓们支持。”
“让老百姓们吃饱肚子,就能获得老百姓们支持?”
“不止。”
王信摇了摇头,“人的欲望是无穷的,除了吃饱肚子,还有尊严,公平,公道等等,老百姓们还想过更好的生活。”
张云承又问道:“朝廷要是做不到了呢?”
王信面色痛苦。
有时候太清醒了并不幸福,当个快乐的小军阀,快活的过完一辈子,哪里还有太多的烦扰。
可总要有人去奋力前行。
大同四州七县。
分别是浑源州、蔚州、应州、朔州、大同县、怀仁县、山阴县、马邑县、广灵县、灵丘县、天镇县。
大同人口远不如内地。
十一州县总人口不过四十五万,加上关外迁移和吸收的人口,已经有了六十二万,而在前些年,大同人口没有超过四十万。
也就是说因为王信的原因。
大同这些年已经把各地流入大同的灾民,通过在关外分地放牧成为牧户的方式,安置了十七万人口,又有商业的繁荣,以及人口涌入导致的开荒,包括各类手工业者,小摊小贩等五万余人。
二十二万人因为王信的原因安家落户,获得了不错的生活。
大同的兴盛也让原本当地百姓日子好过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