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大明王朝1556> 第168章 原来如此!万岁爷的心思果然难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8章 原来如此!万岁爷的心思果然难测!(1 / 4)

三日后,京师,司礼监偏殿。

烛影摇曳,檀香袅袅。

新任“清田监理使”、内廷内官监总理太监陈据,垂手肃立,屏息凝神地听着司礼监秉笔太监、他的干爹陈洪的提点。

三天前,陛下突然下旨,命他为“清田监理使”,赴河南督责三省清退藩王及士绅豪强田产事宜。这道旨意,来得突兀,也让他心下惴惴,又喜又忧。

喜的是万岁爷竟还记得他陈据,忧的是离开司礼监中枢已久,陛下这一连串相互矛盾的人事安排,他一时间竞琢磨不透。

此时陈洪拈起一份司礼监留底的谕旨抄件,指尖在关于河南、陕西巡抚调任的条目上轻轻一点,发出“嗒”的一声轻响,打破了室内的寂静。

“万岁爷连下数道旨意,这其中用意,你可知否?”陈洪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洞悉世情的深沉。陈据连忙躬身,脸上堆满谄媚与请教之色:

“儿子愚钝,还请干爹明示。”

陈洪微不可察地叹了口气,伸指点了一下陈据的额头,语气带着一丝恨铁不成钢:

“痴儿!万岁爷的心思,你还没看明白吗?陛下要的,从来就不只是那几亩田土!修玄建醮,重修三大殿,哪一样不要金山银海堆着?当年查抄吕逆,内帑确实肥了一波,但这几年却没有多少大的进项,只出不进,早已捉襟见肘了!”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地扫过陈据略显困惑的脸,继续道:

“此番借着杜延霖掀起的风浪,行这清退之事,明面上是整饬积弊、安抚黎庶,这没错。可更深一层,是要借此东风,从那些肥得流油的藩王和士绅口袋里,掏出真金白银来,填补内库,充盈内帑!”陈据闻言,心头猛地一凛,背上瞬间渗出细密冷汗。

他抬眼看向干爹,只见陈洪眼中精光闪烁,嘴角噙着一丝冰冷的、洞悉一切的浅笑:

“陛下为何偏偏换上严党的人去河南、陕西当巡抚?严嵩父子与杜延霖是死对头,岂会真心配合他清退田产?这便是万岁爷在告诉咱们,银子要收,但不必事事都依着那杜延霖“为民请命’的愣劲儿来!水至清则无鱼,这潭水,得搅浑了,才好浑水摸鱼,从中渔利!”

陈洪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压得更低,如同耳语,字字敲在陈据心笙上:

“你此去,明面上是“监理使’,依旨办事,与那杜延霖互相制衡。暗地里……要懂得体察圣心!清田是幌子,追缴积欠、罚没赃银、收纳捐输才是实!那些个藩王、士绅,个个田连阡阡陌,杜延霖在明面上要求退田施压,你就私底下暗示他们,不怕他们不吐银子!至于杜延霖……”

陈洪冷哼一声:

“此子如今风头正盛,陛下要用他这把刀,暂不会动他。但你与他旧怨,万岁爷岂能不知?此番叫你去河南,就是掣他的肘!杜延霖唱黑脸,你就扮红脸,替万岁爷从那些肥羊口袋里掏银子!”陈据听得如醍醐灌顶,同时惊出一身冷汗。

原来如此!万岁爷的心思果然深如渊海!

一连串的为民为社稷的旨意之下,竞藏着这般深沉的算计!

他当即扑通跪下,重重叩首:

“儿子明白了!多谢干爹教诲!此去河南,定不负干爹栽培,不负圣恩!定将那白花花的银子,替万岁爷和干爹收上来!”

陈洪满意地点了点头:“知道就好。”

第二日,京师正阳门外。

一支规模不大却极显威赫的仪仗穿过城门,逶迤南行。

队伍核心,是一辆罩着青呢、却以金线绣着缠枝莲纹饰的宽大马车。

前后簇拥着数十名身着褐衫、腰佩弯刀的东厂番役,一个个面色冷峻,马蹄踏过黄土官道,扬起阵阵烟尘,无声却自带一股肃杀之气。

车驾内,陈据闭目养神。

他面白无须,年约四旬,面容保养得宜,此刻却透着几分阴鸷与即将复仇的兴奋。

指尖轻轻捻动着一串沉香木念珠,脑中翻涌着干爹陈洪的提点,以及即将展开的“大业”。他陈据能有今日,可谓几经起伏。

当年在午门,他主持廷杖,那个愣头青杜延霖借观星之名请求上疏。

他却以为是杜延霖要改口,便急吼吼地去陛下面前表功,岂料那厮竞上了一封指着鼻子骂皇帝的《治安疏》!

害得他差点被发配去南京孝陵给太祖高皇帝守陵扫地!

那份惊惧,至今想起,犹觉脊背发凉。

幸得这些年伏低做小,苦心钻营,攀上了陈洪这座大山,才算重新站稳脚跟,熬到了这内官监总理的位置。

思绪收回,陈据睁开眼,眸中闪过一丝厉色。

杜延霖……当年午门之事险些葬送咱家前程,今日河南之局,咱们新账旧账,慢慢算!

陛下要银,干爹要权,我陈据……既要扳倒仇敌,也要趁此良机,捞足下半辈子的荣华富贵!陈据此番南下,还特意绕道回了一趟保定府老家。

一朝得势,衣锦还乡,排场自然不小。

他在家乡盘桓了两日,招摇过市,引得乡绅富户争相巴结,趁机收了数十个机灵油滑、惯会溜须拍马的泼皮无赖做义子。

这些腌膀货色,别的本事没有,察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