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对此表示——我靠!我之前不知道啊!
要是早知道刘基在这支军队里折腾这项制度,我早就回来了好吧?
哪里还需要和孙策打生打死?
哪里还需要攻伐三县之地建功立业还心惊胆战?
怎么不早说?
当初韩朗来见自己的时候,怎么不早说?
太史慈的确感到有那么一丝丝的无语。
但是事已至此,也没什么别的办法,反正他已经一跃而上成为这支军队中仅有的三名中郎将的其中一名,而且还得到了十分广泛的承认。
也不单单是太史慈,太史慈原先的亲信之中,本身也就有不少东莱郡人,刘基大手一挥,这批东莱郡出身的部下们全都成为了军官。
刘基还特意向太史慈咨询他这些部下们的能力,按照太史慈的建议给他的这些部下安排了从军侯到营司马不等的军官职位,其中优秀的两人还直接任命为校尉。
太史慈几乎是立刻就在刘基麾下有了自己的生态位,有了自己的支持者,有了听话敢战的部下。
他高兴的无以复加,瞬间就感受到了来自于刘基的光辉照耀,感受到了浓浓的恩情普照!
公子的恩情!
还不完!
于是刘基非常顺利的把整个太史慈的小势力完整的吸收进入了自己的集团之中,用东莱子弟兵这个大集体快速包裹住了太史慈,直接把太史慈的忠诚度和归属感拉满。
至于剩下的军官位置,还是按照老规矩,分配给立功人员,扩充“豫章起兵旧部”这个大集体。
与此同时,因为刘基的势力正式突破了豫章郡的范围,豫章起兵旧部这个集体的存在感和集体认同感也开始上升,他们纷纷以刘基的起家旧部、功勋元老自居,自发的维护起了刘基和他们之间的情谊关联。
然后用审视的态度面对后来者。
很显然,到这一步为止,东莱子弟兵集团和豫章起兵旧部集团已经完全成型,在军中有了非常清晰的存在感。
他们是这支军队里的实权派,是最拥护刘基主导地位的哼哈二将,掌控着这支军队的最强战力。
至于其后加入的山越集团和丹阳郡的新人们,虽然在人数上占据了优势,并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他们的人数还会不断增多,但是他们的整体权势是明显不如哼哈二将的。
但这也不是说他们就没有成长空间。
刘基也不会仅仅只塑造哼哈二将。
以柯虎、费康和余赦为首的山越集团也被刘基打造为了军队里的重要一方势力。
他们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里都属于军队里的数量大户,且因为曾经的身份问题而受到东莱子弟兵和豫章起兵旧部在某种意义上的猜忌,他们之间的关系必然不会很好。
而他们可以在军队里站稳脚跟的唯一靠山就是刘基本人。
所以刘基对他们的定位就是与哼哈二将并驾齐驱的三驾马车中的一架,在未来,甚至可以起到平衡哼哈二将势力的重要作用。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在军事资源的配比之中,刘基甚至还会偷偷给到山越集团一些特殊的优待,让他们可以维持一定规模的存在,不至于让整支军队都被哼哈二将给包圆了。
而对于刘基来说,三驾马车显然也是不够的。
未来的四喜丸子、五角星、六芒星,那都是要扶持起来的。
一个势力集团内部不可能没有各自的小山头,小山头的存在是必然的,是客观的,刘基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节这些小山头之间的关系,维持平衡,从而彰显自己的绝对权威。
这一套手法,他玩得很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