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已经针对孙策设下了计谋,而孙策这边对此一无所知,还沉浸在对会稽郡叛军的杀戮作战之中。
此前孙策大军已经收复了钱塘县、富春县、余暨县和诸暨县四个县,之后黄盖和吴景兵分两路,分别进攻乌伤县和山阴县,孙策率军南下的时候,黄盖与吴景两路军队正在和两路叛军主力展开激战。
山阴县附近的叛军约有三万多人,是目前会稽郡叛军的指挥部所在。
盛氏、王氏、张氏等六家会稽郡士族的首脑都在山阴县这边整合叛军部队,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大本营,要与孙策政权分庭抗礼。
叛军组成部分之中,地方上的大姓豪强占据绝对多数,士族势力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是因为士族掌握知识,有谋略能力,于是这场针对孙策的叛乱主要还是以士族势力为主导。
山阴县城内的三万多叛军就是以盛氏、王氏两大士族各自的话事人盛岳、王尊为首领。
其中盛岳自称车骑将军,王尊自称镇东将军。
他们之前起事的时候甚至还在山阴县城内搞了一个会盟誓师大会,搭建帅台,带着诸多士族、大姓豪强和山越部族首脑一起登台焚香祷告,宣誓互相联合,绝不背弃。
于是声威大震,势力越发强盛,以至于余姚县、上虞县等几个东部县域都派人来加入会盟,共尊盛岳为盟主,王尊为副盟主。
盛岳和王尊则在名义上有了调动更多的叛军的权力。
黄盖率领一万七千多人前来攻伐,原本占据上风,一步一步向山阴县城推进。
叛军兵力虽多,但战斗力属实不够强,被黄盖带领少量精锐冲的节节败退。
这个时候,盛岳和王尊紧急动用了权力,从上虞县和余姚县一带调兵,还真就调动了,于是又增援过来了两万多叛军。
人数进一步增多的同时,叛军士气也得到了增强,终于抵挡住了黄盖的攻势,甚至在某些地方还能展开反攻。
比如山阴县南部有一座会稽山,叛军中有大量山越部族的成员存在,他们善于在山地行动作战。
于是叛军首脑盛岳便下令让一些精锐的山越战士穿越山林,绕到黄盖主力的后方发动突然攻击,黄盖大军的右翼由此遭到多次突袭,损失较为严重。
黄盖不得不下令校尉陈武率领一支人马在会稽山一带与叛军战斗。
不过叛军多擅长山地作战,而陈武所部并不太擅长,交战数日,损失还是比较大,令黄盖颇为烦恼。
这种情况到六月二十一日终于得到了好转,因为这一天,孙策亲自率领一万余精兵与黄盖会师,黄盖大喜,立刻交出指挥权给孙策,孙策立刻便下达了猛冲猛打的命令。
人的名,树的影,孙策的军事威望有一大半都是在会稽郡打下来的,数年前孙策在会稽郡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就没人能拦住他,最后征服了会稽郡。
面对其他的将军,会稽郡人或许还不害怕,可以坚持作战,但是面对孙策,他们实在是有点绷不住。
六月二十二日,孙策抵达之后的第二天,由孙策亲自指挥的作战之中,孙策就率领一支人马亲自冲锋,顺利击溃了面对面的两万余叛军。
叛军大败亏输,损兵折将,联盟副盟主王尊在这一战中死于乱箭之下,叛军无法继续坚持野战,只能退回城池,依托城池和之前修建的防御设施继续抵抗。
幸存的盛岳眼看孙策骁勇无敌,心中也颇为担忧,担心只靠自己扛不住孙策的进攻,于是进一步向东边的上虞县、余姚县和句章县请求援军。
孙策一看叛军玩乌龟战术,更加生气,于是决定动兵围攻山阴县城。
孙策的命令下达之后,黄盖前来汇报军情,把会稽山里有山越贼军以及此前陈武率军征讨而不胜的事情告诉了孙策。
孙策得知以后,感到不满。
陈武也算是他麾下的大将了,怎么连这样一群小贼都搞不定?
丢脸!
不过会稽山还是要夺下来的,夺下来了不仅能断绝后患,还能居高临下观察城中情况,等于开了天眼,很是重要,于是孙策决定派遣更加可靠的人手去拿下这座山。
思考一番之后,孙策决定让自己麾下的别部司马、汝南人邓当率军进攻会稽山。
邓当很早就跟随了孙策,十分骁勇,又长期在丹阳郡作战,深谙山越部族的作战方式,有对敌经验,孙策认为他是合适的人选。
邓当领命之后便率领自己本部人马冲入会稽山中,用自己比较熟悉的应对山越兵的山地战术发起进攻,山中的山越贼军则针锋相对,利用优势地形与之对抗,双方一度打的有来有回。
邓当不得不承认这支山越贼军有点能耐,无论是装备还是战术都挺不错,应该属于山越贼军当中的精锐,所以应对起来颇为吃力。
而且他们整体上处于仰攻的状态,而山越贼军则是居高临下,且提前有准备,设下了不少陷阱,使得邓当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如此战斗到六月二十四日,邓当所部折损了两百多人,才拿下不到三分之一的会稽山区,这样的进展令孙策十分不满。
孙策把邓当喊了回去,对着他一顿痛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