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彼可取而代之> 第81章 此战打不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1章 此战打不赢?(1 / 2)

对于这个战术,刘基是非常赞赏的,他打的就是这样的主意。

用最快的速度攻略吴郡北部,在吴县把孙策政权的行政核心端掉,事实上摧毁孙策政权在吴郡的治理体系,如此就基本上等同于提前覆灭了孙策政权。

因为孙策政权在会稽郡的统治体系已经崩掉了,现在吴郡再崩,孙策对江东的有效统治就结束了,包括税收、后勤运输等核心职能都会毁灭殆尽,这对于孙策来说应该是致命的。

所以对于此战,刘基是势在必得。

“此战,我军占尽优势,孙策狼狈不堪,所以我军务必要以最小代价取得全胜,如有大量损失,必然从上到下一起追责,望诸君戒之、慎之,不要将士兵当作可以随意舍弃的棋子,不要以为可以用士兵的性命搭建诸位向上攀登的阶梯!”

刘基既是在鼓舞军心,另一方面,也是在告诫中高级军官们,用兵征战的时候不要太过分。

此前徐通和舒涓的行为已经让刘基产生了戒心,注意到军队当中唯军功论思想的泛滥。

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军中中高级军官必然出现不把士兵的性命当作性命的恶劣之举。

而这一点是刘基不能接受的。

别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名技巧熟练的战场老兵一样十分难得,熟练老兵的数量越多,一支军队的战斗力才会越强,在和其他新兵为主的军队作战的时候,优势才会越大。

所以刘基之前还开了好几次会议强调这一点的重要性,勒令军官们必须要重视士兵性命,一旦折损太多士兵的性命还不能取得战果的话,就要怀疑此人的能力问题,就要降职乃至于撤职。

此番征战必然会产生大量军功,刘基提前给他们打个预防针,也是让他们不要在庞大的军功面前丧失理智。

否则,功劳越大、罪责越大。

以此为基础,七月九日,刘基下达了正式出兵作战的指令。

七月十日,大军正式出动。

正如刘基所预料的那样,此番出击,其实时机把握得非常好,所以进军难度并不大,刘基率领的主力所在的方向上,只有一个敌人,程普。

程普在孙氏集团里算是元老的存在了,因为功劳大、资历老,孙氏集团内的年轻将领都称呼他为“程公”。

此番孙策南下会稽郡讨伐叛军,留下程普驻守曲阿县监视、防备刘基所部,也算是人尽其用,程普确实是一员优秀的沙场宿将。

不过刘基探知程普麾下军兵并不多,约四五千人,这些兵力如果据城死守或许还可以,但要是想在战场上与自己争锋取胜,难度就太大了些。

自己从率军抵达句容县到正式出兵前后不过数日,程普就算已经得知消息,也未必能有多少准备,所以刘基觉得此番出击时机很好。

事实也是如此,刘基出兵的速度很快,所以当程普那边前脚刚得知刘基率领大军抵达句容县,后脚刘基大军就已经突入了吴郡。

当程普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刘基所部先锋距离曲阿县已经不远。

程普吃了一惊,一面派人南下吴县汇报消息,一面紧急部署防务。

受限于手头的兵力,当他听闻哨探探知刘基所部兵力超过一万人的时候,心还是重重一沉,感觉情况不妙。

兵马不足,特别缺少精锐战力,城池防备也不是很强,这一战可以说是非常不妙,但是他也没有太多的选择,依靠城池作战是最好的办法。

三千抓壮丁抓来的新兵只能用来守城,剩下来两千本部授兵精锐用来压场子,争取到孙辅的援兵抵达,最好还能等到孙策亲自来援。

坚定守住,就有办法!

程普很快把守城作战方略订好,并且快速安排下去,让城中大小军官、官吏一同办理,不得有失。

其中交给曲阿县令何俊的任务是协助完成坚壁清野的工作。

坚壁很好理解,折腾城墙和军事防务的。

清野则是关键。

不仅要把城外的人口迁入城内,物资带入城内,水井都要封死,道路也要破坏,最重要的是——摧毁农田。

不管农田内有没有正在种植的庄稼。

大部分人都奉命去办事了,何俊留了下来,向程普表达了自己的为难之处。

“程公,守城当然重要,但是是否真的有必要毁掉农田呢?夏粮刚刚收获完成,现在正是照看土地等待秋收的时候,现在摧毁农田,恐引起城中县民恐慌,不利于守城啊。”

程普听后,眉头皱了皱,压低喉咙、轻声开口。

“为了长久坚守,坚壁清野是必要的,自古以来都是如此,又不是自我开始才有的规矩,至于农田,正是因为有庄稼才要毁掉!

否则一旦战事不能短期结束,到了秋收时,这诸多稻米就会成为资敌之物!届时将军怪罪下来,何县令,是我负责,还是你负责?”

何俊听后,面色更加苦涩。

原本粮食产量颇为丰厚的曲阿县倒也不会因为一场守城作战、一次坚壁清野就发生什么很大的事情。

可关键问题在于这半年多以来,包括曲阿县在内的整个吴郡就没有安分过。

第一次叛乱吴郡有事,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