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毅站在小院门口,目光扫过院里略显杂乱却充满生活气息的景象。
他象是忽然想起什么,以一种不经意地口吻切入正题:
“对了表姨,听说您在团妇联工作?我这边有个情况,或许正好能向您咨询一下。”
“你说!”刘玉香爽利回复。
“我们师下属三营,有位叫顾清如的卫生员同志,最近立了二等功,表现非常突出。我在工作中和她接触过几次,对她印象很好,但师旅之间接触有限。您这边既然是主管这方面工作的,不知是否方便,多关心了解一下这位同志的情况?”
宋毅的话语很是隐晦,都是从“工作”和“关心同志”的角度出发,却将自己的意图表达得清清楚楚。
刘玉香立即心领神会,脸上的笑容更真挚了:“小毅你这是说的哪里话!于私,我是你姨;于公,关心大龄青年的婚姻大事,就是我们妇联的分内工作!你放心,这个忙姨肯定帮!”
“正好,年底开春我们妇联要下基层送温暖,关心一下职工的思想和生活。我这就安排去三营一趟,顺道好好了解一下这个姑娘的情况。”
“那就麻烦表姨多费心了。”宋毅点头致意,目的已达到,便不再多留,
“我先去办事了,您留步。”
离开家属院,坐回吉普车,宋毅脸上礼节性的温和才缓缓褪去,恢复了平日的沉静。
选择刘玉香做介绍人,是权宜之计。
他和顾清如分属不同单位,找团部妇联的人出面最为合适。而刘玉香作为团部妇联骨干,还和他母亲有着沾亲带故的关系,身份上方便,名头上顺理成章。
他事先了解过刘玉香的情况,团部工作十几年,是妇联的骨干干事,“热情大方”、“办事利索”,这样的人好用也危险。
所以他带着厚礼而来,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司机小李发动车子,驶离了团部。宋毅的目光投向窗外飞速掠过的景色,心思却已飘向了下一步的计划。刀疤陈牵扯出来的走私案件很大,牵涉面广,有很多事情要查,还要联系缉私队来破获走私团伙。加之临近年关的各种汇报,接下来,他会很忙。所以要提前把这件事办好。
刘玉香站在家属院宿舍门口,掂了掂手里沉甸甸的烟酒糖,望着宋毅远去的方向。
她和宋毅母亲名义上,确实是远房亲戚,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他这次突然上门,嘴上说是代母探望,但那句“帮忙了解顾清如同志情况”的请求,其中的深意,她听得清清楚楚。
这是想请她出面,为他牵线搭桥当这个介绍人。
而这件事,她自然是求之不得的。
因为宋家在京市军区的分量,她太清楚了。
在边疆之地,想要再往上走,光靠埋头苦干远远不够,上面有没有人说话,是天壤之别。若是能办好这件事,让宋家承她这份情,那将来对于自己丈夫吴启明的晋升,无疑是一股助力。
这趟差事,于公于私,她都办定了,如此想着刘玉香不禁露出一丝欣喜之色。
小女儿吴小丽跑了过来,翻看袋子里的东西,
“妈,谁送的东西啊?哇,是水果糖啊!”
“时间不早了,妈得去上班了,你上学之前把碗刷了,这糖留着等你二哥回来一起吃。”
……
农七师师部大院。
顾清如起了个大早,吃完早饭后,同屋的周丽才迷迷糊糊地揉着眼睛从被窝里爬起来。
“我去趟供销社,到时候到停车场找你们,你帮我和王振军打声招呼。”顾清如和周丽说了声,便匆匆系紧围巾,裹着棉大衣出了门。
她赶到师部供销社时,才刚刚开始营业。
师部的供销社比营部的小卖部宽敞许多,砖砌柜台沿墙排开,货架上商品种类齐全,数量充足。
此时人还不多,柜台前零星几个穿着军装或棉袄的人在安静排队,每个柜台上方都贴着品类标签。
她进门后扫视一圈,径直走向副食品柜台。出来一趟,得给营部的朋友们带些东西。
她称了两斤水果糖,将钱票递给售货员。对方接过,熟练地用黄麻纸折成三角包,将糖粒舀入包好递回。
这时,她注意到货架底层刚摆了一批肉罐头,还是红烧猪肉的。
“新到的罐头,紧俏的很,一人限售两罐。”售货员顺着她的目光解释。
”我要两罐。”她立刻回应。
临近年关,这类硬通货向来抢手。
”一块钱一罐,另加二两全国粮票。”售货员头也不抬地报价。
”好。”她数出钱票递过去,接过两罐沉甸甸的铁皮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