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都市生活苦,修仙成道祖> 第618章 资源开采与精炼工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18章 资源开采与精炼工厂(1 / 2)

“长城”计划的十二座基石要塞如同定海神针,稳住了小行星带的防御骨架;“不周山”号移动堡垒的诞生,则为这片区域注入了强大的机动作战能力。然而,支撑这一切宏伟蓝图运转的,是近乎无底洞般的资源消耗。无论是要塞的持续建设与维护、堡垒的弹药与能量补充,还是日益壮大的游击舰队日常运作,都对金属、稀土、水冰、氦-3以及蕴含特殊能量的灵材有着永不满足的需求。

若全部依赖从地球或火星长途运输,其成本之高、风险之大,足以拖垮整个防御体系。瓦西里耶夫上将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我们的‘长城’不能是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它必须拥有自己的‘血脉’和‘筋骨’——一套扎根于小行星带本土、高效而坚韧的资源开采与精炼体系。”

于是,在军事要塞的蓝色光点之间,另一类代表着工业与后勤的绿色光点,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在小行星带的星图上被点亮。它们共同构成了“长城”计划不可或缺的生命线——“深空工坊”计划。

“深空工坊”的选址逻辑,与军事要塞既有重叠,又各有侧重。首要目标是资源富集度。

“伏羲”系统结合前期勘探数据,绘制出了小行星带的“资源图谱”。富含铁、镍、钴等基础金属的型小行星集群,被标记为“铁谷”;蕴含大量水冰和挥发物的c型小行星带,被称为“冰原”;而那些探测到异常能量反应,可能出产可用于符文刻画或法宝炼制的特殊晶体或灵材的区域,则被谨慎地标注为“灵髓矿脉”。

然而,资源富集区往往也是各方关注的焦点,更容易暴露。因此,选址必须在富集度与相对安全性之间做出权衡。

最终确定的方案是“分散布局,功能互补”:

“铁砧”集群位于小行星带内侧,相对靠近火星轨道的一片型小行星富集区。这里光照稍好,太阳能补充效率更高,且距离火星基地较近,便于技术支持和紧急救援。此处将建立数个大型金属开采与初步冶炼基地,产出标准金属锭,作为建设材料的主供应源。

“源泉”集群隐藏在小行星带中部一片巨大的c型小行星碎片云中。这里位置隐蔽,且水冰储量惊人。水,不仅是生命之源,电解产生的氢和氧更是重要的推进剂和能源媒介。这里的工厂主要负责生产淡水、液氧、液氢,并为整个小行星带防御网络提供“呼吸”和“血液”。

“灵焰”工坊位置最为隐秘,通常依附于某个大型军事要塞如“龙首崖”或“铁壁”,或设置在环境极其恶劣、引力复杂的特殊小行星上。这些工坊规模较小,但技术含量最高,专门负责开采和初步处理那些蕴含特殊能量的灵材,用于制造高阶符文、阵法核心乃至法宝构件。

与军事要塞需要大量驻军不同,“深空工坊”的建设核心是高度的自动化与智能化。

一艘艘经过改装的“工蚁”级自动化工程母舰,承载着模块化的基地核心舱、大型钻探设备、机械臂和成群的无人采矿机、运输艇,悄无声息地抵达预定坐标。

在“铁砧-07”号资源星上,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工程母舰首先释放出巨大的合金锚索,牢牢抓住小行星表面。随后,如同种子发芽般,模块化的基地核心舱被精准投放到预定位置,自动展开,形成最初的生命维持、能源和控制中心。这个核心舱本身就是一个坚固的堡垒,配备了基本的防御武器和强大的通讯阵列。

舱门打开,数以百计的“矿蚁-iv型”无人采矿机蜂拥而出。这些灵活的机器人根据预设程序,或利用高能激光破碎岩层,或使用物理钻头进行精准开采。它们将采集到的矿石装入自身的货舱,然后按照“伏羲”子系统规划的最优路径,运回基地的原料堆放区。

基地的核心建筑,是一座大型的太空冶炼厂。它并非传统高炉的简单复制品,而是结合了等离子电弧熔炼、真空蒸馏以及符文辅助技术的复合装置。

冶炼厂顶部布设着大型的“聚炎阵”和“导灵符文板”,如同向日葵般尽可能收集稀薄的太阳能和宇宙辐射能,转化为热能或直接引导至熔炼区,显着降低了聚变能源的消耗。

在熔融的金属液流入铸造模具前,会流经一段刻满了“祛杂”、“凝心”、“固本”等基础符文阵列的导流槽。这些符文闪耀着微光,以其独特的场效应,辅助分离熔融金属中的杂质,微调金属的内部晶格结构,使其出炉时的纯度与品质远超传统冶炼方式。

最终,赤红的金属液被导入标准化的模具,冷却成型为一块块规格统一、表面隐约流动着符文微光的金属锭。这些“符文基础锭”在后续的加工中,能更好地与各种能量场兼容,无论是用于建造要塞装甲,还是制造舰船龙骨,都具有更优异的性能。

在“源泉-03”水冰开采基地,景象则有所不同。大型钻探平台直接建立在厚厚的冰层上,深入冰盖内部。采集到的水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