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之眼”扩展网络如同投入静谧深潭的石子,虽然未能立刻激起惊涛骇浪,但那圈圈扩散的涟漪,却让昆仑指挥中心乃至整个地球联盟高层都感受到了愈发紧迫的压力。帝国主力舰队那遥远而模糊的动向,如同悬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提醒着所有人,小行星带的缠斗与技术进步,若不能转化为文明整体实力的跃升,终将是镜花水月。
瓦西里耶夫与联盟议会深知,地球文明的潜力远未被完全激发。科技可以逆向,战舰可以建造,但有一种资源,其深度与广度,直接决定着一个文明在超凡层面的上限——那就是拥有修炼资质,能够吸纳天地灵气(或宇宙能量),踏上进化之路的人口基数。
过去,修炼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是缥缈的传说,是少数幸运儿或古老传承的专利。但在文明存亡之秋,任何潜在的力量都必须被挖掘出来。于是,一项规模空前、影响深远的战略性决策,在最高层面被迅速通过并强力推行——在地球本土、火星殖民地、月球基地以及小行星带各大居住站,同步开展全民灵根普查与基础修炼强制教育。
《地球联盟战时状态灵根普查与修炼普及法案》以惊人的效率颁布。法案明确规定:所有联盟公民,无论年龄、性别、职业,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前往指定检测点接受灵根资质检测。同时,基础修炼教育被纳入所有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未通过相应考核,将影响贡献点获取乃至公民等级。
舆论机器全面开动。全息新闻、网络平台、公共显示屏上,充斥着鼓舞人心又带着不容置疑意味的宣传:
“你的灵根,就是文明的火种!”
“修炼,不再是个人的奇遇,而是守护家园的责任!”
“发掘潜能,为地球而战!”
宣传片中,既有王也昔日力挽狂澜的英姿,也有如今前线修士驾驭飞剑与机甲并肩作战的震撼画面,更有普通人在检测出灵根后,眼中燃起希望之光的特写。恐惧与希望,责任与荣耀,被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洪流。
地球,某大型城市的集中检测中心,人潮汹涌。队伍从室内一直排到街角,蜿蜒如长龙。男女老少,神色各异——有满怀期待的青年学生,有神情忐忑的中年夫妇,有被父母抱在怀中、睁着好奇大眼睛的孩童,也有在子女搀扶下、面露茫然的老者。
检测方式,是科技与玄学结合的产物。受测者只需将手掌按在一个刻满细密符文的水晶板上,同时旁边的高精度生物场扫描仪会对其全身进行无害化扫描。水晶板连接着庞大的数据库,其符文能引导并放大受测者体内可能存在的微弱灵性反应,而扫描仪则从生命磁场、基因表达等层面辅助分析资质倾向与潜力等级。
“李小明,骨龄十六,灵根属性:土,偏向‘坚毅’特质,潜力评定:丙中。建议修炼方向:《厚土诀》基础篇。”冰冷的电子音播报着结果。名叫李小明的少年脸上闪过一丝失望,但很快被工作人员引导至“资质登记与后续指导”区域。丙中资质,意味着他或许终生难以凝结金丹,但若能刻苦修炼至筑基期,其增强的体魄、意志以及对大地能量的亲和力,足以让他成为一名优秀的重型机甲驾驶员或工程兵,远比普通人强大。
“张伟,骨龄四十五,灵根属性:无。生命磁场活跃度低于基准线。”一个中年男人失落地放下手,默默离开了队伍。他是大多数人的代表,注定无法踏上修炼之途,但联盟法令同样规定,他们需要在其他岗位上为文明贡献更多力量。
也有令人惊喜的时刻。
“赵琳,骨龄二十二,灵根属性:水木双生,感知敏锐,潜力评定:乙上!”人群传来一阵低低的惊呼。被称为赵琳的年轻女孩捂住了嘴,眼中满是难以置信的喜悦。乙上资质,意味着她拥有了成为强者的敲门砖,立刻被专人请走,进行更详细的评估和登记,未来很可能被吸纳进“启明星”计划或直接送入相关专业院校。
检测点日夜不休,光脑屏幕上的数据流如同奔腾的江河。海量的信息被实时传送到位于昆仑山的“伏羲”主机进行处理、归档和分析。一张涵盖整个文明潜力分布的宏观图谱,正在逐渐清晰。
与此同时,教育的变革也在同步发生。曾经数理化为核心的课堂,如今加入了大量崭新的内容。
在小学,孩子们不再仅仅背诵古诗,而是开始学习《基础冥想引导术》,像做游戏一样尝试感受所谓的“气感”。老师们用浅显的语言讲解经络、穴位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观想和呼吸,与天地间无所不在的“灵气”建立初步联系。虽然绝大多数孩子懵懵懂懂,但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几率能提前唤醒一丝灵性,这笔投资也值得。
中学阶段,课程变得更加系统化。除了通用的《基础引气诀》必修外,还会根据前期初步筛查的倾向,开设不同属性的基础功法选修课,如《庚金呼吸法》、《离火初解》、《青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