鞑子大帐里,诵经声刚落。
一个身影掀帘而入。
金发碧眼,高鼻梁深眼窝。
身上裹着件绣满诡异符文的黑袍,走路时袍角扫过地面,带着股说不出的腥气。
阿济格瞥见他这模样,眉头狠狠皱起,却没敢出声。
这就是草原上传得神乎其神的大祭司,据说是从西边极远的地方来的。
能通“天意”,连汗王都得让他三分。
“一群废物。”大祭司刚站定,就用生硬的汉话开口,语气里满是鄙夷。
“跟你们说过多少次,华夏那群人最是虚伪,几句好听的就能哄得他们卖命。
结果你们连个京城的消息都查不明白?”
阿济格憋了火,却只能硬着头皮道。
“祭司,不是咱没用,是京城那边戒严得厉害,派去的探子全折了。
连里面是谁主事都不知道。”
“知道又如何?”大祭司嗤笑一声,伸手拨了拨额前的金发。
“不过是些守着破烂文化的蠢货罢了。
他们的文字扭扭捏捏,礼仪繁文缛节,连打仗都要讲什么‘师出有名’,可笑至极。”
他走到地图前,用指尖点着山海关的位置,语气更显轻蔑。
“你们这群茹毛饮血的东西,也学不会华夏人的弯弯绕。
记住,不用管京城是谁在蹦跶,按咱之前说的做。
派人去见吴三桂,告诉他,只要他打开山海关。
鞑子入关后,封他为王,把江南三省给他当封地,金银珠宝随便他拿。”
多尔衮忍不住插话。
“祭司,吴三桂是明朝的总兵,真能信咱们的话?万一他不肯……”
“不肯?”
大祭司转头瞪他,眼白泛着诡异的黄。
“他有的选吗?明朝早就烂透了,粮草断了,兵饷欠着,他手下的士兵连饭都吃不上。要么跟着咱们享福,要么等着被明朝的新主子砍头,傻子都知道选哪个。”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
“再让去的人带句话,就说期限只剩三天了,他要是再犹豫,等咱们攻破山海关,他全家都得死。”
阿济格和多尔衮对视一眼,虽心里不服这外族人指手画脚,却也知道这话在理。
吴三桂本就摇摆不定,只要再加把火,未必不能成。两人齐声应道:“遵祭司令!”
大祭司冷哼一声,没再看他们,转身掀帘出去,嘴里还嘟囔着
“一群废物,若不是为了华夏的土地和人口,谁耐烦跟你们打交道……”
日子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朱元璋定下的决战期限前三天。
山海关城内,总兵府正厅里,朱棣一身青色武官袍,端坐在主位上,手里把玩着一枚玉佩,神色淡然。
朱高炽站在他左侧,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眼神却始终落在厅外的动静。
朱瞻基靠在右侧的柱子上,指尖摩挲着腰间的弯刀,年轻的脸上透着股锐气道。
三人没暴露任何皇室身份,对外只说是朝廷派来协助守关的监军。
吴三桂只知道京城换了主事的,却不清楚是朱元璋回来了,更不知道眼前这三人是前几朝的皇帝。
“三位大人一路辛。”
吴三桂穿着总兵官服,手里端着茶杯,脸上堆着笑,眼神却在三人身上来回打量。
“不知朝廷近来局势如何?之前听说李自成占了京城,后来又乱了套,到底是怎么回事?”
朱棣抬眼,语气平淡。
“朝廷的事,自有上面的人处置,咱哥仨只奉命来守山海关,其他的不清楚。”
吴三桂心里咯噔一下。
这三人说话滴水不漏,看着就不简单。
他放下茶杯,试探着又问。
“大人说笑了,你们是京城来的,怎么会不清楚?实不相瞒,最近关外的鞑子频频派人来,说……说只要咱打开山海关,就封咱为王,还给粮草军械。”
他盯着朱棣的脸,想从上面看出点反应,可朱棣只是淡淡瞥了他一眼。
“鞑子的话也能信?吴总兵是大明的官,该守的本分,不用咱提醒吧?”
朱高炽适时开口,语气缓和。
“吴总兵,朝廷已经在调运粮草了,过几天就到,你安心守关便是。”
吴三桂心里更急。
粮草?
他等了半个月,连一粒米都没见着,这三人分明是在敷衍。鞑子给的期限只剩三天了,再拖下去,两边都讨不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