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足以让所有人大脑死机的课题。
“今天上午,我们集体研究一下'干部绩效考核与宇宙熵增定律的辩证关系及其对政府工作效率的启示'这个课题。
大家可以查查资料,下午我们开个研讨会。”
办公室里一片死寂。
几名老同志面面相觑,眼神里充满熟悉的荒诞感。
但他们早已习惯了这位领导的奇葩风格。
命令一下达,众人立刻行动起来。
回到各自工位,窗帘“唰”地拉上,隔绝外界喧嚣。
有人戴上耳机,有人翻开哲学书籍。
整个办公室瞬间进入与世隔绝的“闭关”模式。
就在市委大院内外形成诡异对峙时,一个电话打进了李达康办公室。
是王大路。
“达康,出事了。”
王大路声音很沉稳,但透着一丝急切。
“我刚看到那个直播,这事闹得有点过头了。”
“你才知道?”
李达康没好气地回了一句。
“我已经让项目经理提着果篮去医院了。郑西坡所有的医药费、营养费,我们全包。我亲自给他道歉。”
王大路没有计较李达康的语气。
他是商人,知道什么时候该低头。
“这件事不能再发酵下去了。
那个孙连城,不按套路出牌。
他把这事捅到程序里,现在又被媒体这么一炒,性质全变了。
对我公司声誉影响太大。”
王大路很清醒。
他意识到,孙连城用一套看似消极的打法,成功地把一件可以私了的冲突,变成了一场关乎程序正义和公众舆论的危机。
李达康虽然同意了王大路的处理方式,但心里的火越烧越旺。
他觉得孙连城这不是在消极怠工。
这是在用更高级的方式,逼着他和王大路低头认错。
他再次抓起电话,直接打到孙连城办公室。
“孙连城!楼下的事情,你打算躲到什么时候?”
电话一接通,李达康的质问就喷涌而出。
电话那头,孙连城的声音无比坦然。
甚至带着一丝被打扰工作的不快。
“报告书记,我没有躲。”
“我正在起草一份关于'如何进一步规范市领导接待信访群众工作流程'的指导意见草案。
楼下发生的事情,恰恰说明了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还存在制度漏洞。”
李达康被他这番话噎了一下。
只听孙连城不紧不慢地继续说道。
“我认为,应该建立一套标准化的流程,避免群众将希望寄托于某位领导个人,防止出现这种'个人崇拜'的苗头。
同时,也能避免因为流程不清,给市委的整体工作造成被动。
您看,我这个草案的思路,是不是应该先向您做个口头汇报?”
“个人崇拜”、“制度漏洞”、“造成被动”
每一个词都像为眼前局面量身定做。
每一个字都站在政治正确和制度建设的制高点上。
李达康发现,自己竟然无法反驳。
他总不能说,你别研究制度了,快去给我解决问题!
那不成了一个藐视规则的土皇帝了?
他感觉自己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用力过猛,却打了个空。
许久,他才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
“你尽快处理!”
“啪”地一声,电话被狠狠挂断。
孙连城放下话筒,长舒一口气。
端起保温杯,轻轻吹了吹漂浮的枸杞。
就在这时,李达康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
秘书快步走了进来,俯身在他耳边,用极低的声音说了几句话。
李达康的脸色瞬间变了。
他猛地站起身,对秘书沉声说道。
“备车,去省委!沙书记要听关于这件事的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