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末世上将军> 第二章 旧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章 旧事(1 / 2)

沈肆被言茕无情截断的话头,便是言茕带了些传奇色彩的身世。若是按事实论,言茕应是当今陛下的皇妹,翌柔公主的皇姐,而不是大朝的四境元帅,定国将军。

这件事还要从先皇做太子时讲起。

言茕的生母言桃本是先皇做太子时赐婚的续太子妃,先太子妃诞下一子后不幸离世,这个孩子就是当今圣上虞珏。言家是百年的书香门第,本应多子多孙,谁知言桃的父辈就开始“不务正业”,一辈四人,全部都在沙场上征战,且战功赫赫。最后到了言桃这一代,只是为了言家香火不断,仪式性地留下了这一位嫡女。

这位仅有的嫡女相比于她的父亲叔伯,倒是正经许多;可若是和言家百年家训相论,就是“离经叛道”。王都中人皆知她饱读诗书,但却只爱医术。嫁入东宫是她家族赋予她的荣耀,可对言桃来说这是枷锁。她不愿进宫,更不愿嫁给太子。圣旨传下,本以为已无转机,谁知一直安静备嫁的言桃趁着南漳攻打之际逃离了戚府,借着国内动乱之机辗转到了前线,凭借精湛的医术成为了一名军医。

当时的皇帝也没有办法追究言桃逃婚的事情,江山风雨飘摇,言家四位将军尚在前线征战。先皇以太子身份带兵出征,结识了化名白言的言桃,两人在王都未曾谋面,先皇也不知这就是他逃婚的未来太子妃,言桃知道这个人就是太子,是她未来的夫婿,但装傻充愣,没有表明身份。

先皇在平回关前线征战一年多,与言桃互生情愫,后平回关情势稳定,太上皇也因病重急召太子回朝。先皇回朝后匆匆继位,朝堂暗潮汹涌,因言氏一族四位将军均为国捐躯,言桃逃婚不知所踪,先皇为稳定局势,迫于压力另娶一宗室女子为妻并立为皇后。言桃此时已有身孕九月,因她怀胎期间无法静心,早在几月前她便知自己命不久矣,最好的可能不过是保住这个孩子,便留下了一封信以及证明孩子是皇家血脉的信物。

七月初七那天,封后的消息传到了平回关,言桃也因这个消息早产,得一女,便撒手人寰。

这个女孩,就是从时间尽头而来的言茕。

也是先皇的,私生女。

言桃的身份隐藏的很好,她从不跟自己的父亲叔伯相见,而她的父亲即使见到她也从不戳破。在知道父亲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之时,她一个人偷偷哭了很久。

可她知道,这是父亲一生所求。哭够了,她该为父亲高兴,而父亲,也会为她能成为自己所求之人而欣慰。

因此,平回关的将士们都以为她只是个医术精湛的医女,没人知道她的身份。可言茕出生,当时的平回关守将邵襄将军从她留下的信物猜出了言桃的身份,因他是言桃父亲的副将,眼见朝堂动荡,便想为言家保留这唯一的血脉。若是现在将这个孩子送到先皇身边,孩子很有可能性命不保。邵襄将军就瞒下了这件事,因他年过五旬也未成家,将生在七月初七的言茕起了个“小七”的名字,养在了自己身边日日教导。

七年后,邵襄将军病重,临终前修书一封向先皇告罪,也将言茕真实的身份全部相告,而后猝然离世。言茕安葬了邵襄将军,被先皇一道圣旨召回了身边。因皇家血脉严格,不能入族谱,先皇便赐姓言,和皇子公主一般取名,单字琼,加封翌沅郡主。

可先皇的皇后得知此事后百般阻挠,屡次在言茕进宫时使些手段。言茕前世从厮杀中走出来,对他人的恶意判断的极为准确,又有一身武艺,从未吃亏。言茕在皇宫中囚困三年,深感这王城对她而言和前世生活的地方极为相似,只是一是为了生存,一是为了权势,心生厌恶,向皇帝请旨废去封号,依旧随母姓,不与皇族取字,自名单字一个七,然后回到平回关继续习武。

当今陛下,那时还是太子。因他是已故的先太子妃所出,既嫡又长,聪慧稳重,即使继母不愿,他依旧被立为太子。他在言茕请旨时出言相助,言道:“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言姑娘立于此,孤无端就想起了这句诗,如此,儿臣还请父皇改‘琼’为‘茕’,也算是应情应景,绘人绘实。”

先帝闻言,沉默良久。准了太子所奏,放言茕离开王城,离开前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将这个女儿叫到身边,喝退旁人,在御书房相谈半日。

这是言茕对父亲最后的记忆,她第二日出关时,只有太子一人前来送行。这个她素未谋面、同父异母的兄长在这个皇宫里给了她力所能及的、最多的关怀,就连谏言,也是为了言茕,捅着皇帝的肺管子,字字句句在皇帝的心上反复戳。

她曾经在为了生存而不择手段的世界,接受过让她铭记的善意。而在这个杀人不见血的皇宫里,她也会始终感念太子给予过她的温暖。

言茕低头,看着为她抚平衣角的太子,温柔平和地嘱咐她到了前线要保护自己。要记得,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又说知道她在边关长大,不喜欢王城的氛围,那就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做自己想做的事。

在邵襄将军过世后,再也没人这般用心地对待过她。言茕看着这个三年里一直默默照顾她的兄长,眼神微动。

好像久违又难得的,在邵襄将军之外的人身上,有了“家”和“亲人”这个前世今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