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可能减少对国库、对百姓的消耗。若论公,这般奇袭的打法若能胜,自然于大晋最有益。可论私…顾宁熙不能不为她的夫婿悬心。
况且他若有闪失,当下朝堂后继无人,陆氏宗亲必乱。<1才安稳的朝廷经不起新一轮的内耗。
夜色如墨,姐妹二人促膝谈了许久,顾宁婉方回偏殿重新睡下。天边已有一抹微光,独自坐于偌大的寝殿中,顾宁熙的心伴着寒风叩动窗格,越发乱得厉害。
吟竹嘱咐人熬了安神汤,送入殿中:“娘娘可要用些?”顾宁熙轻摇头,示意人不必跟着,她想独自出去走走。黄叶飘零,又是一年秋,宫中显得格外冷清。“皇后娘娘万福。”
玉芙殿中,守夜的侍女见皇后娘娘忽然驾临,讶然之余赶忙轻声见礼。顾宁熙抬手示意她们平身,乳母乖觉,领了人退下。内室中,榻上的瑜儿仍旧香甜睡着。顾宁熙捏了捏她柔嫩的小手,瑜儿还太小,几个月不曾见到父皇,大约也就慢慢将他忘了。仁智宫中新有消息传来,太上皇的杜美人诞下一子。这是太上皇的老来子,大大宽慰了这位年迈的帝王对自己身体的担忧。<1杜美人产子,好似是无关紧要的一则喜讯,却让顾宁熙心底越发不安。她兀自沉思,指间处传来轻柔的力道。
原来瑜儿不知何时已经醒了,乖巧地不哭也不闹。她抓着母后的手指,笑起来时露出新长的两颗小白牙。
顾宁熙俯身将她抱起,忍不住亲了亲她的面颊。小公主被逗得咯咯直乐,小手摆在肚前。
“瑜儿会想父皇吗?"顾宁熙轻声问。
小公主听不懂,当然也给不了母后回答。
她只安然地依偎在母后怀中,顾宁熙轻柔地拍着她的背。天际漾一抹霞光,踏出玉芙宫时,顾宁熙又变回独掌朝堂,令前朝后宫都信赖的皇后娘娘。
她吩咐左右:“召南安侯入御书房。”
北雁南飞,来自京都的信件发往朔方,辗转数地才传到军营主帐中。眼下正是大军埋锅造饭时,谢谦与甄源对视一眼,继续低头吃自己的饭。陆憬折回营帐,很快拆了信件。信是元乐亲笔,信上只寥寥数语,她告诉他朝中一切安好,能调用的钱粮尚充裕,令他不必有后顾之虞。随信而来的还有一枚平安符,绣工简单,里间却是鼓鼓囊囊的。陆憬拆开系带,从中倒出一块小小的玉盾牌。他放在掌心把玩许久,将玉盾牌收回袋中,好生安放于自己的枕下。由京都至朔方,军报加急也有五六日的延后。这数日里,向北回撤的照利可汗途径大青山,在白道同埋伏于此的甄源正面相遇。
照利可汗既惊且怒,一时竟难以列阵。甄源占据地利,以逸待劳。双方激战一日,照利可汗被大晋军队打得大败。照利拼尽全力突出晋军包围圈,仓皇向西逃窜,直至铁山方收整兵马暂且安顿下来。前日里甄源已率西路大军与陛下主力会合,双方合兵一处。陛下一早便料到照利离开定襄后,向北进军必定会途径大青山,便命他十二日内赶赴白道,提前设下埋伏。
接连在战场上遭受重创,而在国中也是孤立无援的照利可汗从铁山遣使和谈,表明自己愿向大晋谢罪,对大晋陛下称臣。陆憬命军中好生照管使臣,同时发信还朝,告知顾宁熙突厥有意归附一事。主帐外亲卫巡查,帐中议事者多为帝王亲信。谢谦逐字阅过突厥的献降书,这数十年来,近乎都是中原奉送财帛,请求突厥撤兵。
而今时移势易,恐怕当年的启民可汗也不曾想到,在他身后突厥会落到如此境地。
但谢谦仍心怀警惕:“突厥此番,可会是真心归降?”甄源亦如此担忧,就怕照利名为投降,实则是想要整顿兵马再战。他们一同听候陛下决断,陆憬在舆图中划出一线。一旦让照利有了喘息之机,让他逃回漠北,大晋再要与之决战便难上加难。“既然他还在铁山,"陆憬目光沉着,声音中蕴满势在必得,“无论真降与否,何不彻底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