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北宋小饭馆> 太学来摆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太学来摆摊(1 / 3)

第22章太学来摆摊

022

五更。

街巷里响起敲木鱼的声音,“笃一一"“笃一一"“笃一一”黄樱打了个哈欠,忍着地窖似的温度穿衣服,好冷,浑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这些寺院行者起得真早,每日都走街串巷循门报晓呢。她哆哆嗦嗦打开门,寒风当头一吹,困意立即散了。灶房里竞亮着幽微的光。

“爹?”

黄樱掀起帘子,爹静静坐在灶台前,只有炉膛里透出翕微火光,照着爹黝黑的脸。

那双憨厚的眼睛里不知在想甚麽。

爹已将水烧好了。

她忙舀水洗脸刷牙,手碰到热水,太幸福了。她甚至不舍得拿出来。

“爹,我的大青伞怎没见?"她记得昨儿放在墙角的。黄父捅了捅灶膛,火更旺了些。

“我去了趟你赁的地儿,大青伞、泥炉儿、铁铛、桌凳碗筷都放那儿了,旁边卖酱辣菜的王娘子替你看着。”

黄樱吃了一惊,“爹你几时起的?竟这样早?”黄父憨笑,“水开了。”

一晚上低温发酵,馒头发得刚刚好。

黄樱和爹两个人,将笼屉放到锅上蒸。

五层大笼屉,一屉足足四十几个。

蒸馒头很快,要不了半个时辰。

昨晚包的大饺子已经冻硬了。

黄樱垫几层麻布到竹篾篮儿里,再将水煎包放进去,足足装了一篮儿。再将鸡子糕也装了。

每次做五十个鸡子糕,差不多是他们家人力的极限。还有和面,,当真是力气活。全靠爹揉,黄樱自个儿完全不行。她这几日都在琢磨厨师机的原理,想要让爹做个类似的机械装置。怎么都比光靠人省力。想赚钱还得增加销量,产量跟不上也不行呐。馒头蒸好,黄樱先拿了,跟爹蹲在灶前吃。烫呼呼的,暄软蓬松,红豆沙又香又甜,一口下去,人都精神许多。爹借了三婶的车,他们直接将笼屉搬上去。娘带着真哥儿看家,赶着替他们缝袄。

宁丫头和允哥儿打下手,娘给他们裹成球儿,“宁丫头烧火,允哥儿给爹搓油纸,好好干活。”

宁姐儿困得眼睛睁不开,被娘裹衣服拨弄得前摇后晃,"晓得了!”允哥儿跟着爹,圆墩墩地跑前跑后帮忙,一会儿递绳子,一会儿拿锅铲。今儿比往常出门子早了一个时辰。

爹拉车,黄樱在后面推,风真大!

她缩了缩脖子,脸冻得疼,“宁姐儿,允哥儿,好生跟着么?当心墙角冰滑。”

“嗯!"小孩儿齐声。

到了市井,灯火通明。

外城来的小商贩已经摆了摊,各家饮食铺子热气腾腾,香味儿飘得满街都是。

黄樱瞧见个眼熟的小孩儿,上次帮人跑腿儿,这次还带着个小丫头,衣衫单薄,穿着草鞋,正携着磁缸子吆喝,卖发牙豆儿。小丫头还没宁姐儿大,跌跌撞撞挎着篮儿,里头是盛开的老桩梅。两人脸冻得发青。

旁边还有卖蒸梨枣、黄糕麋、宿蒸饼的。

虽说他们家日子已经不好过,这些人比他们还难过呢。他们是赁不起屋的,只在街巷里搭了棚屋,胡乱住着。

又走了两步,碰上驴子驮着卖木炭的,黄樱一问,这寻常木炭已降价到二十文一斤!算是正常价了,当然,不能跟富贵人家用的那些香炭比。“路上雪化啦,路通了,这炭价自然下来了。”黄樱很高兴,“想必石炭也有了呢!”

这些日子大雪阻断了运输,他们每日买柴便要花不少钱。相比而言,炭又经烧,又便宜,火也更旺,比柴经济许多。爹也笑,“回头去炭场买石炭。”

“好嘞!"黄樱搓了搓手。

北宋已经大量开采石炭,一一也就是煤炭了。因着价便宜,下层百姓用石炭还更多些。

“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①别的不提,光说东京城周围的炭场,便有二十多个呢!足见用量之大。冶铁、制瓷用硬碳多些,普通百姓图便宜,会买煤渣来做成煤饼或煤球。只不过这石炭烟大,熏人,富人家取暖是不用的,宫廷、贵族人家用无烟的硬木炭多些,那价格便是石炭的百千倍。市井唱卖声此起彼伏,她也清了清嗓子,唱卖起来,“蜜枣馒头一一蜜豆馒头一一五文一个咧一一”

宁丫头跟着她唱,稚声稚气,“又香又甜的黄家馒头咧一一”昨儿旬休,家住东京城的太学生纷纷回家,大多赶着晨课回来。也有那家在外地者,趁着旬休外出,上瓦舍妓馆厮混,至次日方回,赶着进太学前打打牙祭。

若是进了太学,一旬不可外出,只有膳堂可吃。膳堂……不提也罢。

附近饮食,要数南街最为繁盛。

李家南食分茶店,南方学生旬休必要去的。还有李庆糟姜、丁家素茶、曹婆婆肉饼、段家慷物、吴家从食、梅家、鲁家鹅…及其他瓠羹、汤饼,乃至冠朵、襆头、腰带、书籍铺席,入市便点了灯烛。

酒店沽卖、小贩吟唱,都是常见到的景象。天儿冷,时间又紧,几个太学生缩着脖子急匆匆走来。“曹婆婆肉饼要买些存着,这头三日,便只用这个,届时用火一烤,那饼皮兹拉冒油,滋味别提了。”

“还有李庆家糟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