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为了给城内的士兵们鼓舞士气,太史慈领兵主动出击。
徐琨率军与太史慈交战,败了一阵,遂向后撤退。
太史慈正要追击,与徐琨一起行动的韩当率部来援,韩当所部多骑兵,战力很强,太史慈所部缺少骑兵,被冲散了一阵,只能退却。
一场交战,太史慈试探出了城外这支军队的能耐,本欲重振旗鼓再战一次,尝试在孙策赶来之前消灭这支军队,结果还没等到他再次行动,孙策就来了。
二月十九日,孙策率领两万主力从西边赶来,配合徐琨的军队将泾县县城团团围住,切断了泾县城对外的交通通道,彻底孤立了这座城池。
太史慈眼见孙策大军黑压压一片包围而来,知道事不可为,也就没了继续率军出击的想法,转而布置起了守城的任务,决心死守城池,等待时局变化。
要么是山越那边成功破坏了孙策的粮道,要么是孙策出击太久后院失火,总有一款适合他!
太史慈是这么想的。
但问题在于,孙策也不是傻子,他这一轮出击也不是没有任何准备,粮道这种至关重要的存在,他自然不会马虎,他安排了麾下重要亲族将领孙河亲自率军保护粮道,押运粮食。
他知道太史慈和周边地区的山越势力有不错的关系,所以吩咐孙河要特别小心,顺便又给太史慈送去了一封劝降信。
太史慈接到劝降信,得知祖郎已经彻底战败,本人也被生擒,已经不可能再抵抗孙策了。
太史慈的心凉了半截,但依旧很生气,立刻回信拒绝投降,要与孙策决一死战,孙策便不再劝降,转头安排起了军队开始发起对泾县城的围攻。
他令随自己出征的徐琨、程普、韩当、吕范、徐逸、孙贲、孙辅等人各自率军轮番猛攻泾县城,出动大量军械,以绝对的优势兵力压迫太史慈,试图以此击垮太史慈的抵抗意志。
太史慈当然不会轻易认输,他早做了很多防御准备,面对孙策大军的猛攻,毫不相让,亲自指挥军队守城反击,连续击退数名猛将的进攻。
孙策知道一时半会儿拿不下泾县城,有些着急,想要亲自上阵攻击,被身边近臣、会稽郡功曹虞翻劝阻。
“您是军队主帅,主帅不可亲自上阵,不然,轻则让军队的锐气受到影响,重则伤及自身,那更是让士气大损的缘由,请您暂且忍耐住孟贲与夏育那般的勇气,静待时局的变化。”
孙策素来对虞翻比较欣赏,于是被劝阻成功,不再打算亲自上阵,而是在后方督军猛攻,对泾县城的压力一日胜过一日。
二月二十五日,就在孙策内心的火气难以遏制的时候,孙河派人送来了一个好消息。
有山越贼众数千人于日前试图偷袭宛陵县城,被孙河提前发现,于是设下伏击,将这群山越贼人全部消灭,斩杀贼首,孙河特意将贼首的头颅送来献给孙策。
孙策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正好是休战的时候,他大喜过望,立刻派人把孙河送来的两颗人头并一封劝降信一同打包射进了县城内,希望能以此击溃太史慈的抵抗意志。
而在城内,太史慈的抵抗意志确实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这两颗头颅的主人他都认识,都是与他来往很密切的山越部族的首领,这两颗头颅的出现意味着与他交好的山越部族是真的出人出力了,是真的为了他而战斗了。
而在那封劝降信里,孙策说,有五六千山越人去袭击宛陵县城,但是都被打败了,全军覆没,所有人的头颅都被斩了下来,这两颗是有代表性的,所以特意拿来送给太史慈。
孙策意思很简单了。
你现在已经没有外援了。
祖郎已经被我打败,他本人都被我生擒关押,与你交好的山越部族也被我打败,两个首脑都被我杀死,剩下的都是些乌合之众,已经无法继续帮助你。
我知道你想引祖郎为援,所以我提前打败了他,我知道你想偷袭我的后方,所以我安排了大将镇守。
现在你还有什么底气可以继续抵抗我?
降了吧。
你投降,我必然重用你,你若不投降,待城破之日,你知道这座城池会遭遇到什么样的对待。
所以,你的选择是?
太史慈双手颤抖着放下了这份劝降信,又看了看那两颗头颅,忍不住的流下泪水,然后让部下将这两颗头颅带出去安葬。
四张牌,开战到现在,没取得什么战果的情况下,已经废了两张,接下来还有两张,一张是自己,另一张,是他最没有给予希望的刘基。
或者说刘基这张牌本来就是添头,他根本就没有对这张牌有什么太大的期待,他自己也不认为刘基会为了没有什么太过深刻交情的自己而出兵对抗那么难对付的孙策。
亦或者刘基根本就没有那样的胆略。
所以,难道自己的道路就到这里为止了吗?
真的要投降孙策吗?
其实太史慈还真不是很喜欢孙策,孙策的行事风格很粗野,不太对太史慈的胃口,太史慈总觉得这家伙的基业不会很稳当,迟早要被江东本地势力给倾覆掉。
但问题在于,太史慈的困境近在眼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