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都市生活苦,修仙成道祖> 第616章 “长城”计划:小行星带要塞群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16章 “长城”计划:小行星带要塞群(1 / 1)

小行星带战略价值的评估报告,如同一块投入静湖的巨石,在昆仑指挥中心与火星“红岩”基地激起了巨大的波澜。共识迅速达成:绝不能将这片富饶而关键的战略区域,置于不设防的状态。基于此共识,一项规模空前、野心勃勃的超级工程计划,被瓦西里耶夫上将正式命名为“长城”,并赋予了与火星“红岩计划”同等的最高优先级。

“长城”计划的核心目标清晰而坚定:在小行星带筛选出的大型或位置关键的天体上,建立一系列集隐蔽监测、区域防御、资源支撑、游击补给功能于一体的永久性军事要塞群,将其打造成为地球联盟在内太阳系之外最坚固、最纵深的防御屏障,以及未来向更远深空进发的跳板。

计划一经公布,整个地球联盟的战争机器再次高效运转起来,但其重心,已从行星地表转向了更为广袤和危险的深空。

“伏羲”动用了庞大的算力,结合“星链”网络的持续扫描和“观星者”号等探测舰的实地勘测数据,对超过五十万颗直径大于一公里的小行星进行了多轮筛选。极其严苛:

经过数月的精密计算与论证,最终确定了首批十二个“基石”要塞的建造位置。它们如同十二颗被精心挑选的棋子,被投放在了小行星带这张巨大的棋盘的关键节点上。

代号“龙首崖”的要塞,选址于一颗直径约三十公里的c型小行星。它位于一条推测的、从外太阳系进入内太阳系的相对“便捷”航道附近,其碳质表面易于进行伪装,内部探测显示有巨大的冰层和空洞。

代号“铁壁”的要塞,则选中了一颗异常坚固的型金属小行星,其富含的金属元素本身就是极佳的防御材料和建造资源,计划将其直接改造为一个巨大的、布满炮塔的钢铁堡垒。

代号“幽眸”的要塞,位置最为隐秘,位于一条复杂引力扰动的尘埃带深处,几乎完全依靠被动传感器进行监听,是整个预警网络中最敏感的“耳朵”。

选址确定后,由工程舰、模块化建造单元和精锐陆战/工程混合小队组成的先遣队,搭乘着经过适应性改装的运输舰,如同古代的拓荒者,义无反顾地驶入了这片危机四伏的星域。

建造过程,远比在火星上更加艰难和危险。

在“龙首崖”,工程队伍首先需要在小行星表面相对平坦的区域,建立起临时的加压营地和工作舱。他们利用大型钻探设备,向小行星内部挖掘,目标是找到并扩大那些天然的冰下空洞。这个过程充满了未知,随时可能遭遇结构坍塌、高压冰喷发或者未知的放射性物质。

与此同时,阵法师团队开始在选定的岩壁上,小心翼翼地刻画大型的“固岩阵”、“恒温阵”和“空间拓展阵”。灵光在幽暗的洞穴中闪烁,原本脆弱不稳定的岩层逐渐变得坚如钢铁,内部的温度被稳定下来,有限的空间也被巧妙地利用符文之力向外“撑开”了一部分。

在“铁壁”,工作则更加“粗暴”。自动采矿机器人如同忙碌的工蚁,直接在小行星表面开采金属矿石,送入移动式的熔炼炉中。提炼出的金属液被导入预先设计好的巨型模具,直接“打印”出要塞的外部装甲板和内部结构骨架。工程师和符文师紧随其后,在冷却的金属构件上集成能量管道、数据线路以及防御性的“金刚阵”、“反灵能涂层”。整个“铁壁”要塞,就像一个在不断自我生长、自我加固的金属刺猬。

而在所有要塞的建造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便是安装大型的“虚空聚灵阵”和“隐匿阵”。小行星带远离行星,灵气稀薄且狂暴。“虚空聚灵阵”能够如同深海中的海绵,艰难地从宇宙背景辐射和太阳风中汲取、提纯微弱的能量,为要塞的基本运作和防御系统提供除核聚变之外的辅助能源。而“隐匿阵”则结合了光学迷彩、能量波动屏蔽和灵觉干扰,力求将要塞的存在感降至最低,使其在敌人的扫描中,与周围无数普通的小行星无异。

当要塞的主体结构初步成型,内部的生命维持系统、能源核心、通讯枢纽开始运转后,真正的“獠牙”便被安装上去。

建造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陨石撞击、设备故障、能源短缺、甚至是少数帝国残余侦察艇的骚扰,都给建设者们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但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不断成熟的技术,一座座要塞如同钉子般,被牢牢楔入了小行星带的战略要冲。

当瓦西里耶夫在昆仑指挥中心,看着代表十二个“基石”要塞的稳定蓝色光点,在小行星带星图上依次亮起,并与火星、地球的防御网络连成一片时,他深知,地球文明终于在这片黑暗的星海中,拥有了第一道真正意义上的、属于自己的主动防御前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